端午話楚辭:離騷的“騷”到底是什么意思?
當今天的網友用著“你好騷啊”“騷操作”“騷斷腿”等各色流行語互相調侃時,恐怕難以想到,“騷”原本只是怨恨、責難、過錯之意。而從其本義,因誤會而變成高度贊美,又再崩壞為粗語俗言臟話,最后成了網絡流行語,歸根結底居然都是因為暴秦的焚書。這兩千多年里的語義流轉,如果屈子泉下有知,大概也會來一句“既含涕兮又宜笑”,作為調侃和感嘆吧。
責任編輯:陳斌
又是一年端午節,自然少不了劃龍舟、系五彩線、點雄黃。而各種民俗活動之外,朗讀楚辭懷念屈原,也是不少人的過節方式。楚辭所有篇章里出場率最高的,不必說肯定永遠是《離騷》——然而“離騷”這個名稱實在奇怪,尤其是里面的“騷”字,簡直不可理喻,倒是今天網絡流行語還用的字眼。
騷字何意?考古定讞
從漢代至今兩千多年,無數學者提出了自己對“騷”的見解,然而都讓人覺得牽強附會。
司馬遷是最早解釋離騷一詞的學者,《史記·屈原列傳》稱:“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認為“騷”就是“憂傷、憂愁”之意,但沒有說為什么,也沒提“離”是什么意思;東漢史學家班固則進一步解釋:“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認為離是“遭逢”的意思,離騷就是遭逢憂傷;東漢文學家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離,別也。騷,愁也”,如此“離騷”就成了“別愁”;近代楚辭專家游國恩則認為,離騷是“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則離騷大概屬于曲牌一類,沒有什么明確含義。
這眾多的假說里,曲牌說被訓詁學否定,“別愁”說與原詩文意不合?!霸鈶n”說是其中比較說得通的一個,而且司馬遷的時代離屈原不過百余年,因此也多被今人引用——然而所謂“最說得通”,也無非是矮子里面拔將軍:
離字解釋為遭逢還好說,畢竟“離”可以通“罹”。直到今天,現代漢語還會用“罹難”一詞表示“遭遇死難”;可“騷”在古文中從來只有“騷擾、騷動”的含義,只有楚辭這一處表憂愁,實在有孤證不立之嫌。而且從司馬遷“離騷者,猶離憂也”的“猶”字看,他也不確定這么說就對,只敢用“猶如、就像”這類詞模糊解釋一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