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同位素鉬-99,國產化加速了丨科創要聞

锝-99m是醫用同位素中使用量最多的一種,占比約達八成,被稱為核醫學“診斷專家”。

責任編輯:黃金萍

6月7日,中核集團宣布,旗下原子能院與秦山核電合作,利用反應堆輻照自主研制的低濃鈾靶件,生產出滿足醫用要求、核純度為99%的鉬-99樣品。

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掌握核電站商用堆生產醫用裂變鉬-99關鍵技術的國家,有望實現醫用鉬-99國產化。

鉬-99是一種放射性同位素,通過原子衰變釋放β粒子(電子)并轉變成锝-99m。锝-99m是醫用同位素中使用量最多的一種,占比約達八成,被稱為核醫學“診斷專家”,可用于心、腦、腎、肺等人體器官的顯像和功能檢查,以及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的輔助診斷。

鉬-99主要通過核反應堆(鈾-235裂變反應)生產,傳統生產方法需要使用高濃鈾,使鈾-235裂變生成鉬-99,存在擴散風險。此前鉬-99的生產反應堆集中在加拿大、荷蘭、比利時、南非、澳大利亞、印尼等國,中國的醫用鉬-99全部靠進口。

而今,這些生產反應堆的運行時間大多超過40年,面臨停堆檢修、關?;蛲艘蹎栴},由此導致的醫用同位素短缺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

此外,由于鉬-99和锝-99m的半衰期短,分別為66小時和6小時,不能長期存儲。為補償在運輸途中的衰變損失,此前锝-99m的生產商通常需要購買比實際需求量更多的鉬-99,這額外的購買量取決于他們與最近的鉬-99生產設施之間的距離。

隨著核醫學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需求量越來越大,各國都陸續將鉬-99的本地化、安全、可靠供應提上日程。鉬-99的生產技術也在同步升級,除了從高濃鈾轉向低濃鈾,以降低擴散風險,通過反應堆輻照、加速器輻照等不同技術線路也都在推進。

自2009年起,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開始制定和實施“鉬-99計劃”,一是作為高濃鈾主要供應國,幫助其他國家的鉬-99生產轉向低濃鈾;二是資助美國本土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商業化。

2018年,美國終于迎來近30年里第一家鉬-99生產商北極星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公司(NorthStar Medical Radioisotopes),利用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堆,對天然鉬靶進行輻照,使天然鉬中的穩定同位素鉬-98俘獲中子,生成鉬-99。

2018 年加拿大國家研究通用反應堆關閉之后,安大略發電公司(OPG)的子公司

Laurentis Energy和BWXT Medical攜手,在達靈頓( Darlington)核電站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