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到晚都在趕時間:孩子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童年?
“家長時間”太滿,收獲的是未經思考的知識,失去的是主動思考的童真。
責任編輯:溫翠玲
參加8歲小朋友家長會,班主任分享了一個故事。孩子問他:“每天清早學校上學,放學后去輔導班,回到家天黑了,一天為什么這么快呢?”是??!怎樣才能讓時間慢一些呢?從睜開眼睛,到上床休息,每時每刻仿佛都在趕時間,我們如此趕時間是為了生活,孩子如此又是為了什么呢?
我想起我的童年,在鄉村的土路邊,除了上課時間,都是小朋友們一起玩。兒時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過于自己創造出一個新游戲,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參加。當看到那一段時間一起玩的游戲規則是自己制定的,那種喜悅和榮譽感至今都記憶猶新。而現在的小朋友有什么呢?唯一的興趣可能都在興趣班,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