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北上要么等死
2009年是香港電影一百周年,金像獎今年不用為找錢犯愁了。在本屆的金像獎提名名單中,《天水圍的日與夜》是惟一象征性的“純香港制造”,這對香港電影而言,反而比較新鮮。
責任編輯:夏辰 袁蕾 實習生 朱曉佳
2009年是香港電影一百周年,金像獎今年不用為找錢犯愁了。在本屆的金像獎提名名單中,《天水圍的日與夜》是惟一象征性的“純香港制造”,這對香港電影而言,反而比較新鮮。
每屆金像獎前后,各個香港電影人照例討論香港電影救市問題,結論一點也不新鮮:要么北上,要么等死。
為內地服務
吳思遠:以前香港電影沒有政府干預,基本上愛怎么做怎么做,除了不要拍反英的電影,其他想搞什么都可以。這造成了香港導演思想比較活躍,敢做;再加上當年這些演員要求沒那么高,電影的成本不像現在一動幾百萬美金,造成了香港電影的紅火。
陳可辛:現在,全球沒有一個地方能比內地發展更快,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個潛力這么巨大的市場。
以前我們拍一個電影,一億也好,八千萬也好,賣給大陸就一兩千萬票房,最多占30%,現在已經可以到70%了。你該怎么賣片給一個賺了70%的市場呢?你只能進去為它服務。以前我們說去好萊塢,說去影展拿獎,其實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興趣永遠是短暫的,誰有好運就碰上了,碰不上你就再等十年?,F在他們的興趣在南美。我們不能依附在一個不需要我們的市場。哪里需要我們?只有內地市場需要我們。
《非誠勿擾》在香港算是文藝片吧,在內地有那么好的票房,我們作為導演挺開心,因為它的界線比較模糊,不像香港一刀割,商業片就是商業片,文藝片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