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出?!?,從“走出去”到“走上去”
出海企業的“排頭兵”。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出?!辈椒フ诩铀?,其中不乏眾多央企的身影。早在2021年,國務院國資委曾披露目前央企在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的機構和項目已超過8000個,且在海外的資產有大約8萬億元人民幣。
經過多年的沉淀與積累,央企“出?!币呀涀叱隽艘粭l獨具特色的經驗之路。從基建業務嶄露頭角,到新能源、數字化技術等相關的新興業務快速崛起,再到如今實現產品、運營、技術和品牌等全鏈條“出?!?,央企以其獨有的優勢及經驗,不斷拓寬、深化出海業務范圍。
01 基建持續成為優勢業務
2001年中國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央企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撐力量,在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國積極融入世界舞臺的過程中,央企順理成章成為出海企業的“排頭兵”。就在加入WTO的這一年,中國石化成功收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家煉油廠,踏出“出?!钡牟椒?,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美國收購煉油廠。隨后,更多央企也紛紛投身于出海業務,加速全球化布局。
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央企出海之路愈發成熟,出海態勢越加強勁。根據新華財經的報道,2023年央企境外投資同比大幅增長15.5%。中國跨國公司100強當中有38家為央企,平均跨國指數為13.2%,同比上升0.66個百分點。其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中化、中遠海運、中國海油、國家電網等6家央企,均入選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2023年度“全球跨國公司100強榜單”。
在眾多走出國門的央企中,中國基建行業表現尤為突出。在2023年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2023年全球承包商250強”榜單中,9家中國企業進入榜單前10強,其中7家為央企,分別是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冶科工、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央企在TOP 10中占據70%。中國建筑在該榜單中連續八年位列首位,體現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基建領域的領軍地位。
中國基建“出?!背晒Φ谋澈?,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國資委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近140個共建國家參與投資合作項目近5000個。央企興建的尼日利亞高速鐵路、雅萬高鐵、波羅的海珍珠項目、西得克薩斯風力農場、尼日利亞宗格魯水電站、馬來西亞房建項目、印尼煤礦項目等重大工程,不僅加速其“出?!钡牟椒?,也為當地經濟、居民生活等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
這些年,央企以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作為“出?!钡闹c,不斷對外發展、生根。在2024年一季度業績披露中,也可以看到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等建筑央企實現盈利,超一半建筑央企境外新簽訂單同比增長。
以“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出海契機,基建業務還將持續成為央企出海布局中的優勢傳統業務。不過由于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未來的基建業務將主要集中在能源、綠色以及數字化等領域。
02 創新助力高質量“出?!?/strong>
出海行業、地域的不同,決定了出海策略的差異。央企在這些年,通過實踐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出海策略。
回顧央企“出?!钡陌l展歷史,可以清晰發現,央企“出?!币婚_始較多是以投資、兼并的方式來實現國際化。像中國海油,1994年與阿科公司在美國簽署了印尼馬六甲區塊32.58%的股份權益轉讓協議,至此進入國際市場;2006年收購了尼日利亞OML130區塊45%的權益;2010年又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請……在這期間,中國海油“出?!钡陌l展速度明顯加快且有成效。國資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海油海外凈產量56.9百萬桶油當量,同比上升16.9%,海外凈產量占到總凈產量的31.6%。
從這幾年來看,央企海外投資形式也從單一的股權投資轉向“投建營”全方位的發展。
此外,部分央企在面對“出?!钡奶魬饡r,會依靠母公司力量克服困難。以中材水泥為例,中材水泥借助母公司的影響力以及資源網絡,順利獲得生產要素,并在當地得到快速的發展。這種做法也恰是央企“出?!钡囊淮螵氂袃瀯?,通過整合多方資源、靈活運用,以此應對國外的各種競爭挑戰。
近些年,隨著全球化經濟競爭加劇以及科學技術在發展中扮演重要地位,央企從資本、服務“出?!鞭D變到技術”出?!?,科技自主在“出?!敝兴a生的影響越來越凸顯。
央企正在以創新為發展核心,高質量地“走出去”。央企不斷向世界輸出越來越多的“中國技術”“中國標準”。比如,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華龍一號”,是一項世界標志性的工程,也是當前世界核電市場上接受度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中國高鐵技術在速度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并在工務工程方面涌現了大量的技術創新,包括全線鋪設無砟軌道、鐵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高速鐵路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等。
同時,中國負責建設的本格拉新鐵路、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水電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等項目,以及中國在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核能、5G等領域的成就,均顯示出“中國標準即世界標準”的進步與實力??萍紕撔麓偈寡肫笤趪H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讓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03 社會責任推動國際化傳播
央企除了了解遵守本土國家的風俗文化、法律法規之外,還需要著重打造企業的國際化形象,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在本土發揮更多的價值。
央企在承擔所在地社會責任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一些方法。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央企在為當地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實施了一大批惠民工程,為當地居民解決切實困難。比如中電建集團承建的巴基斯坦卡西姆電站,為超過400萬個家庭帶來了光明;中國信科的印尼國家通信4G村村通項目,讓印尼7900個村莊實現網絡覆蓋……
此外,央企堅持本土化發展,不少企業員工本地化率高達90%,因此為當地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以中國鐵建為例,其海外業務已遍及124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其中外籍員工約5萬人;而在國家電網巴西美麗山項目的建設中,大量設備、材料和施工服務均從巴西當地采購,這不僅直接推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還為當地創造了約1.6萬個就業崗位。
據新華財經數據顯示,2023年有85%的中央企業向海外經營相關方提供技術咨詢及人員交流;66%的中央企業對海外經營方進行技術援助,如無償培訓、傳授技術等;27%的央企在海外當地設立了研發中心。
通過互利共贏,惠及民生,打造央企的良好形象,助力其得到當地的價值認同,是央企“出?!碧岣邍H化傳播的重要策略。
04 對標世界一流企業
中國走向國際的這幾十年間,央企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國際舞臺上開辟出自己的出海路徑與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展現的國際形象和出海經驗,將成為中國更多企業“走出去”的示范和助力。
近些年,央企“出?!币詣撔伦鳛閷?,在科技自主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未來還將在新能源、綠色節能、高端制造業、數字化技術等領域向國際不斷輸出中國技術。
此外,出海央企現在越來越具有全球視野,不僅僅發展自身經濟效益,更看重整合全球資源。很多央企已發展成技術、管理、運營、品牌的全鏈條“出?!?,展現出強大的整合資源能力和競爭優勢。
盡管如此,有兩個矛盾仍不容忽視:“軟實力”與“硬實力”不匹配,社會貢獻度與美譽度不匹配。雖然央企在國際經濟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積極承擔當地社會責任,惠及民生,但由于海外傳播環境復雜,品牌歷史價值基礎薄弱,導致包括央企在內的廣大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仍會面對一些不客觀的聲音。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央企該怎么做?品牌導向是當下乃至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2023年,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會議,對國有企業對標開展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進行動員部署。2024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央企”出?!币獙⑵放茟鹇院推髽I經營有機融合,以創新作為競爭核心,從“走出去”到“走上去”,并發揮自身優勢帶動更多中國品牌“出?!?,讓中國“走出”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本文圖片均出自包圖網
(實習生甘嘉穎、鐘露瑜對本文亦有貢獻)
——“品牌風向標”欄目持續觀察新近品牌趨勢,盤點熱點品牌案例和創意營銷打法,預示不遠未來的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