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大縣搶救“保命水”:高標準農田抗旱井,能不能抗旱
“老百姓靠柴油機發電,離井近的,從家里拉電線,但很多井離得比較遠,沒法拉電線?!碑數嘏挪楹?,南方周末記者聯系近10處村莊,大多受訪者稱抗旱井均有通電。
“高壓跟低壓相互接了,而且都無故障才能讓機井通上電。但他們沒報裝,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用電需求,沒法接電?!碧坪涌h供電公司方面介紹。
在饒奇的工作經歷里,高標準農田里的變壓器、電纜被偷等現象確實存在。合作過的農業農村部門也考慮到這一點,“對方說,你別設計能賣錢的東西,要整成不值錢的”。
責任編輯:何海寧
6月17日,河南省一處農田里,村民用旋耕機翻地。南方周末記者趙明攝
一場“保命水”的設備排查工作正在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緊張展開。
事件的肇起是2024年席卷北方數省的旱災。在此焦灼背景之下,6月上旬,唐河縣有村民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用電動車、拖拉機供電取水的視頻,稱當地高標準農田抗旱井沒有配套用電。更多村民將問題反映到了當地相關部門。
這類農用機井屬有國家財政撥款的高標準農田配套設備,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旱情之下,唐河縣農民主要依賴此類機井澆灌。該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負責人方洋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將其稱為“保命水”。
方洋介紹,抗旱井往年利用率較低,直到2024年大旱時派上了大用場。但唐河縣部分村民向南方周末記者反映,在使用抗旱井過程中,遇到了不通電、電壓低、水量少、設備損壞等諸多問題。
事實上,在全國多地,高標準農田抗旱井問題此前多有媒體報道。在此輪大旱沖擊之下,這一基層難題更顯著地浮出水面。
未完工項目遇上大旱
“國家搞這個高標準農田,好得很,俺們也高興,就是不通電?!?月15日,一名唐河縣農民向南方周末記者抱怨,村里的幾口抗旱井無法正常使用。
所謂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
通俗地講,就是將各類零散田通過平整土地、開溝挖渠、打抗旱井等方式,變成“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田。其中,很多地區的抗旱井會接通高壓電,方便農民通過智能取水設備刷卡取水。
唐河縣是“河南糧倉”的產糧大縣,位于該省西南部,縣域內有34條河流,其中唐河貫穿全縣南北,屬長江流域漢水水系,有9條主要支流呈扇形分布。當地常年降雨量在800—900毫米之間,可以說是風調雨順。但就是這樣一個常年雨水充沛的縣城,也差點熬不住2024年的旱季。
唐河縣政府官網2023年7月28日的招標公告顯示,2023年,全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面積17萬畝,輻射13個鄉鎮,分10個標段建設,總投資金額高達2.4億元。
2024年6月16日,大河屯鎮糞堆王村一名村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23年新挖的五口機井已經配備了電線和變壓器,此前遲遲未通電,村民需要通過發電機、柴油機取水。由于干旱嚴重,大部分村民都沒有播種,“發電機成本也高,澆一畝地一百多塊,太費油,劃不著”。
“老百姓靠柴油機發電,離井近的老百姓,從家里拉個電線還能用,但很多井離得比較遠,沒法拉電線?!?月14日,大河屯鎮另一名農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自己所在的村莊,不論是2023年打的井,還是更早的井,都沒有通電。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6月以來,南陽市長熱線留言板上有5則留言,反映抗旱井因各種原因無法正常使用,“現在正是需要澆地抗旱的時候,可是機井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