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風雅:西鄉隆盛的漢詩

西鄉的詩作,我以為田園之詠成就最高,尤其是那些偶然所得者,自然清新,反復吟誦而不倦。讀者仿佛置身于明月松風之下,徜徉于山林田疇之間,靜靜聽牧童短笛溪流淙淙。一介武夫能有這樣的詩歌水平實屬不易。

責任編輯:劉小磊

明治維新三杰之一的西鄉隆盛(1828-1877)。

歷史上中華文化對周邊鄰國的影響之深,從詩歌創作即可窺一斑。以日本為例,大和民眾既作“和歌”,但也習“漢詩”。

日本人研習漢詩的歷史,大概可上溯至唐代。如大家熟知的晁(或作朝)(即阿倍仲麻呂,698-770),不但任職大唐,而且和大詩人王維、李白都有過從。王維有《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并序)》。李白則有《哭晁卿衡》。因此,從理論上說晁卿熟諳漢詩創作應無問題??上ш耸纤坪醪o作品傳世。而被日人奉為學問之神的平安時代(約當唐、宋之間)詩人菅原道真(845-903),存世漢詩則有五百余首。僅就創作數量而言,即便置于同時代的中國詩人當中,也毫不遜色。這位和林逋一樣癖于梅的神童,五歲時就作有和歌《梅の花の歌》,十一歲時所作漢詩《梅花》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月耀如晴雪,梅花似照星??蓱z金鏡轉,庭上玉房馨。

相較之下,七歲時寫下《詠鵝》的駱賓王也不過爾爾。筆者曾到過京都和太宰府的天滿宮,園內皆遍植梅花,并有各類梅花制品。在其忌日,還隆而重之地舉行“梅花祭”??梢娖淙似湓娫谌毡久癖娦哪恐械牡匚?。

另一個為人所熟悉的詩人恐怕就是室町時代(1336-1573)的一休宗純(1394-1481)了。其漢詩集《一休和尚詩集》也已被介紹給中國讀者(殷旭民點校,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當然了,其詩作的影響恐怕遠遠不及曾在中國播放的動畫連續劇《聰明的一休》。至少是我,誦讀其詩集一過,卻未留下特別深的印象。

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倒是明治時期的西鄉隆盛(1828-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