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爭搶政府項目——4.58萬億與4萬億的銀政邏輯

220億的人民幣貸款,貸款基準利率下浮10%,35年年限,無需政府財政擔?!@被香港市場人士評價為,“賣十元的叉燒飯,搭碗例湯,還送水果?!?/blockquote>

責任編輯:肖華 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必須放貸與控制風險之間,中國的銀行集體將目光投向政府項目

■當政府救經濟的希冀和銀行追求安全與利潤的目標相契合,本輪信貸猛增的背后便是銀行與政府關系的更為微妙與日益密切,以及銀行業大者恒強的格局變化

“跟政府走,按商業銀行的規定辦事。”這是經濟危機下中國銀行界目前廣泛流傳的應對定律。

這意味著:如果商業銀行不救企業,亦難獨善其身,所以要救經濟。但是為了規避風險,必須跟著政府走——包括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前者是中央財政主投資項目,比如鐵路、公路和基礎設施;后者指地方投資項目,如廉租房、土地開發拆遷和城市美化亮化環保。

在這兩類項目上,商業銀行的策略是壓低價格,薄利多銷,所謂“以量補價”。

過去5個月,中國出現一輪信貸井噴,僅從今年算起,1-3月份,信貸投放量刷新紀錄,1.62+1.07+1.89=4.58萬億。增幅為歷年所罕見。

商業銀行放貸的理由很充分,一方面要響應國家號召發放貸款刺激投資,另一方面銀行資金太充裕,貸不出去,還要負擔成本——比如3月份定期和儲蓄存款漲幅均超過29%,大量的存款躺在賬上可不是好事。

在必須放貸與控制風險之間,銀行如何保持平衡?爭搶政府項目,正是他們的集體答案。

爭奪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主橋項目就是最近的一個香餑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