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竊時不在場的嫌疑人,“非自愿”認罪認罰

檢察機關查明,案發時段內,付某不在案發城市,盜竊行為非其所為,公安機關僅以網吧登錄身份信息認定付某為犯罪嫌疑人錯誤。

2023年,全國法院審結的一審刑事案件中,有88.2%的案件都適用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2019年,這個數據是44%。5年間,這項制度的適用率上升了44.2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3年審結的一審刑事案件中,88.2%的案件都適用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人民視覺供圖)

2023年審結的一審刑事案件中,88.2%的案件都適用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人民視覺供圖)

四川綿陽一家快餐店內,工作人員放在收銀臺的手機被盜。

事情發生在2019年11月10日。報警后,公安機關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一個登記身份為付某的“00后”,他在盜竊手機后,進入附近一家網吧。

半年后,付某被抓,他向公安機關表示認罪認罰。2020年6月15日,案件移送至綿陽市涪城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進展到這里,看上去似乎是件簡單的盜竊案。不過,檢察官發現了異常,付某的供述與被害人表述不一致。之后,付某坦言,案發時自己不在當地,之所以“供述”盜竊經過,是因為不清楚被定罪的后果,因為偵查人員告訴他,“事情不嚴重,賠錢就可以回家,否則將被關押”。

2024年6月13日,最高檢將此案作為指導性案例發布,并指出:辦理認罪認罰的輕微刑事案件,應加強對偵查活動合法性和認罪認罰真實性、自愿性、合法性的審查監督,防止出現違背意愿的認罪認罰。

不起訴決定

2020年6月22日,涪城區檢察院第一次訊問付某時,與在偵查階段一樣,他認罪認罰,還在第二天主動賠償了被害人損失。

反常的是,訊問后,付某多次給承辦檢察官打電話,了解定罪處罰的法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