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電動車禁止入村,三元里開廣州整治先例

一個多月來,電動車在村內停放、充電的情況基本被杜絕,但依然有擔心,“禁電”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部分商戶可能搬離原先鋪面,影響城中村整體收入。

最先要做的是將電動車運至村外,肖秀玲想出的辦法是鼓勵居民限時自行搬運車輛:先運到村外停放點的,送兩個月免費充電;晚一天搬的,送一個月。

一位工作人員將提著鋰電池的住戶放進村,李潤能不得不開除這位工作人員?!敖⒅贫葧r開過不同層級的會議,反復告知他,他本來也應擔起相應義務?!?br />
“‘禁電’不是為了搞舊改而做的?!钡ば懔嵯M?,這一措施能借機推動三元里村的產業和面貌提檔升級,甚至讓它更像北京秀水街一樣“與國際更緊密地接軌”。

責任編輯:何海寧

“禁電”后三元里村現狀。南方周末實習生蔣泓怡攝

“禁電”后三元里村現狀。南方周末實習生蔣泓怡攝

一個多月來,有關城中村禁止電動車停放的討論一直未休止。

按廣州市住建局發布的統計數據,在廣州市,約674萬常住人口生活在743平方公里的城中村里。這一數字約占這座特大城市常住人口的35.8%,簡而言之,大約每三個常住廣州的人,就有一人生活在城中村。

位于白云區南側的三元里是再典型不過的城中村了:它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緊挨著廣州商貿中心——火車站商圈。3.7萬常住人口只有1.3萬屬于登記在冊的本村人,四百多條狹窄的街巷像蜘絲般交錯,近三千棟自建樓“臉貼著臉”。如潮汐一般,白天,住戶擁向周邊的皮具和服裝城、廣州火車站、高校,他們多以零工、批發和各類服務業為生。夜里,城中村內的餐廳、菜市場、美容院、臺球廳又滿足了住戶不同的生活需求。

與其說是年集體經濟收入超6.3億元的城中村,不如說它更像一家運營了二十多年的公司:每年拿分紅的村民稱自己為“股民”,批發客說這里有“中國皮具批發第一城”,外來打工者則把它比作 “夢開始的地方”。

2024年5月11日,三元里經濟聯社發布通告:自5月16日0時起,電動車、五類車不可再停放于村范圍內,滿足生活需求的電動車要登記入村;村外劃出電動車停放和充電區,村內原先的電動車和五類車也要被轉移至村外。這里的電動車主要針對電動自行車。

這個村也由此成為廣州首個禁止電動車入村停放的城中村。一方面,保障人口密集處的消防安全需求是迫切的,另一方面,居民出行便利和商戶對人流的渴望也是現實的——這構成了城中村“禁電”的敏感處,利益更加多元,矛盾也更加復雜。

三元里“禁電”一個月,它會成為廣州城中村治理電動車的樣板嗎?

巡邏,喇叭,回收生意

廣州272個城中村中,三元里村的面積算不上大:它只有0.92平方公里,走完兩條主干道抗英大街、群英大街用不了十分鐘。即便繞村步行一周,也不過三四公里,滿打滿算不超一小時。

四十多名網格員把三元里村近三千棟自建樓、超1.5萬套房子分成了大小不一的“責任田”。5月以來,網格員每日新增的巡邏任務,是敲開網格內近八百個住戶的門,向他們宣傳“禁電”通知,同時督促住戶不要將電動車的電池帶回家充電。

與24小時巡邏同時發生的,是村中主干道、街巷和樓棟出入口都貼滿了通知:既有鼓勵住戶自行把電動車停放到村外的獎勵通告,也有電動車如何停放在村外特定區域的示意圖,還有媒體的報道截圖、聯社關于治理電動車的問答……它們層層疊疊,覆蓋了村內原先“禁止電動車入戶充電”“嚴禁公共區域通道停放電動車”的通知。

一居民樓入口處貼滿“禁電”告示。南方周末記者汪徐秋林攝

一居民樓入口處貼滿“禁電”告示。南方周末記者汪徐秋林攝

村外停放點擺滿了電動車,為電動車做入村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