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臺“沉”疴無解?
“9個自然莊近萬名村民依然住在開裂變形的危房內,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另外7個自然莊全部淹沒在水里,村民于2007年搬出。但一戶人家每月補償120元只能租到一間,連農具都放不下?!?/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周明太
煤礦開采“先挖后賠”,4萬畝良田村莊沉陷難得賠償
地下采煤作業造成塌陷,16個自然莊4萬畝糧田嚴重被毀,9個自然莊近萬名村民住在開裂變形的危房內,7個自然莊被全部淹沒。
挖到什么地方,賠到什么地方。“煤炭企業在征地手續沒有辦理的情況下,采取先建后征,先用后征,先塌陷后補償的辦法,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很大損失。”
煤礦直屬淮南礦業集團管轄,縣鎮政府無權管轄,后者只能一級級上報協調。
當地縣、鎮兩級政府負責人毫不諱言夾在煤企和居民之間的尷尬地位。而最終受傷的,則是毫無“博弈資本”的當地居民。留下,還是遠遷,成為擺在安徽鳳臺縣古鎮顧橋面前的一道難題。
4月7日上午,在相去小鎮不過一公里的顧北煤礦,逾千鎮民堵住大門向礦方討要一個答案:塌,還是不塌?因為地底蘊藏豐富煤炭資源,列于顧北煤礦開采計劃,今年1月居民們得到通知,這座小鎮面臨整體塌陷的可能——這意味著,擁有4萬常住人口的集鎮需要整體搬遷。
“因采煤而需要塌陷一座城鎮,這在安徽歷史上還是頭一回。”當地一位官員說。此前塌陷的都是村莊和農田。該縣遞交上級的匯報材料表明,截至目前,全縣采煤沉陷土地已逾4萬畝,其中絕大多數是基本農田,這些土地均屬未征先用,涉及一百多個自然村莊和一萬兩千余農戶。而因為沉陷導致房屋損毀,許多農戶無家可歸。
沉疴未除,又添新痛。顧橋鎮的去留,牽扯到礦企、當地政府和作為搬遷對象的居民,背景則是更大范圍的鄉村和農田,成為沉陷區問題的縮影。
小葉莊因采煤沉陷一分為二的農家小院 圖/南方周末記者 李艷
顧橋鎮:地要塌了?
此前,因為采煤掏空地層,顧橋鎮周邊已有許多村莊沉陷,“這次輪到了顧橋”。
顧橋人知道地要塌下去,是今年1月的事情。在此之前,他們一點也不知情,“和知道天要塌下來了差不多”。
當月上旬,在鎮上各處貼出了一份主題詞為“顧橋鎮集鎮及部分村莊受采煤沉陷影響需搬遷”的通告。落款于1月8日的這份通告稱,為確保采區上方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將對采煤沉陷區范圍內集鎮、村莊以及學校、廠站等企事業單位分批搬遷。
也就是說,不出意外,這座小鎮將要集體遷移。位于淮北平原南緣的鳳臺,以煤礦著稱。官方的介紹中,該縣被稱為安徽“火力三峽”的重要基地和全國深井采煤第一大縣。此前,因為采煤掏空地層,顧橋鎮周邊已有許多村莊沉陷。因為很多房屋被用來出租給附近的村民,鎮民們對搬遷之事已耳熟能詳。沒有料到的是,居民老賈(化名)說:“這次輪到了顧橋。”
通告貼出時正值年前。隨后的這個春節,在鎮民們看來喜慶氣氛黯淡,“家都要塌了,誰也不會高興。”
跡象越來越表明這種搬遷迫在眉睫。居民們被告知,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已經接到口頭通知,準備今年8月搬遷;而隔三岔五,就會有測量隊來到鎮里采集數據。“以前一年可能也就一兩次。”老賈說,大家開始意識到,“鎮子真的要搬了。”
顧橋人不愿搬遷。資料表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