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徐州之戰到兗州之戰:曹操創業初期的大挑戰及恐怖的真實歷史
《三國演義》的作者(不是一個人,而是演變過程中的一系列作者),作為明清的下層文人,不太了解行政機構的運作,更不了解漢末士族社會的特征。
責任編輯:陳斌
曹操創業初期,做了哪些大事呢?徐州之戰與兗州之戰是繞不過的。
先還是看《三國演義》怎么講徐州之戰的。
曹操占據兗州之后,想到自己的父親曹嵩為了躲避戰亂,現在住在瑯琊郡,就打算把他接到自己身邊來。曹嵩于是收拾家產,上路了,途中經過徐州,徐州太守陶謙想趁機和曹操交朋友,于是盛情款待曹嵩,又派手下一個叫張闿的,護送曹嵩上路。沒想到,張闿看中了曹嵩的家產,就殺了曹嵩全家,跑掉了。
曹操知道父親遇害,哭得昏倒在地。于是起大軍攻打徐州,一路上屠殺了很多徐州百姓。陶謙知道了仰天慟哭說:“我獲罪于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難!”
在東漢,州這個概念,可以粗略地理解為類似今天的省,但州的數量只有十三個(含司隸校尉部),所以一州的權重,還要大于今天的一省。但是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州的數量增加到幾百個。到《三國演義》產生的明清時代,叫什么州的地名,多半已經和今天一樣,是指一個城市,和東漢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
東漢的州是什么意思,《三國演義》有時知道,有時忘掉,比較隨心所欲。這里把陶謙稱為徐州太守,顯然就是忘了。
郡的長官才叫太守。州的領導,如果只有監察權,那就叫刺史,如果有完整的行政權,就叫州牧。不過漢末亂世,刺史和州牧往往只是名義的區分,要具體問題具體看。陶謙先是徐州刺史,后是徐州牧。
東漢的徐州,地理位置大概是今天的江蘇的長江以北和山東的東南部,相當大的一個范圍。曹操的爸爸曹嵩,在瑯琊,瑯琊是徐州下屬的一個郡級行政單位。
曹嵩為何要去兗州
幾點知識講完,我們分析下《三國演義》這段敘事:
第一,曹操攻打徐州的理由,《三國演義》選擇了對曹操最不利的一種。
《三國演義》這個故事講下來,給人感覺陶謙完全是冤枉的,殺曹操爸爸的是張闿,曹操不去找張闿,拿陶謙撒氣。
這個說法固然不是完全沒有依據,但《三國志·武帝紀》說得很直白,就是陶謙殺了曹操的爸爸(“太祖父嵩,去官后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瑯邪,為陶謙所害”),這個說法應該是可信的。
因為曹嵩被殺的前一年,也就是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和陶謙打了一仗。
初平三年曹操和袁紹聯手,打敗了公孫瓚、袁術等人的同盟,這個同盟里,也包括陶謙。
天下大亂之后,曹操的父親曹嵩,在徐州的瑯琊躲避戰亂,老頭本來可能是覺得,你們要討伐董卓,都是往西邊打,我逃到東邊來,瑯琊靠海,曹嵩大貪官也不缺錢花,大概覺得在這里看看海景,挺舒坦。
突然聽說曹操打敗了陶謙,對曹嵩來說,是禍從天降。徐州的長官成了兒子的敵人,自己在徐州還怎么待得下去?他必須要提防報復。因此在初平四年(193年),曹嵩就收拾家當,開始逃離。曹操也意識到父親有危險,派泰山郡太守應劭,接應曹嵩。泰山郡是兗州最東邊的一個郡,緊鄰瑯琊。
所以曹嵩要到兗州去,本來就不是興興頭頭去找功成名就的兒子,而是緊急避險,躲的就是陶謙。然后沒避了,曹嵩還是給陶謙的手下殺了。就算有張闿自作主張的說法,曹操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你這是甩鍋,就是你干的。
陶謙的軍事實力
第二,陶謙這人,其實也挺復雜?!度龂萘x》把陶謙當作懂得欣賞劉備的人,所以陶謙也享受了劉備同等待遇:道德被美化,能力被弱化。
當時青徐兗豫四個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州,長官就是陶謙水平最高。
豫州刺史孔伷,參加了討伐董卓,然后不久就病死了。豫州的汝南郡,是袁紹、袁術兄弟的老家,然后豫州就成了他們兄弟倆爭奪的戰場。
青州刺史焦和,雖然沒上討伐董卓的名單,但是他后來也是加入了,但是沒有有效的行動,但是就這點無效行動成了壓垮青州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然后才有百萬青州黃巾造反。
兗州刺史劉岱,拿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