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礦卻不算采礦權,村集體的金飯碗為何捧丟了?
村礦是當地最好的石灰石資源,“都知道這是塊唐僧肉”。
資產評估的對象為村礦相關土地使用權、固定資產所有權及前期治理費用的市場價值,唯獨不包含采礦權。
令村民憤怒的是,中研新材不僅拿走了村礦采礦權,還賺得了治理期間賣礦石的收益。
發自:內蒙古赤峰
責任編輯:馮葉
灰白色的上燒鍋村村礦。南方周末記者施璇/圖
“原先是從金飯碗里淘點米;后來淘不著米了,就捧著金飯碗瞅著;現在金飯碗都要捧丟了?!?5歲的上燒鍋村村民成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成亮個子不高,戴著頂鴨舌帽,他早年搬過礦石,看起來比同齡人更加精壯。
成亮口中的“金飯碗”,是一座位于上燒鍋村的石灰石礦,當地人稱之為村礦。1998年,村礦作為集體所有制企業成立,所有權屬于全體村民。
上燒鍋村,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下轄的行政村。旗,是內蒙古特有的行政區劃,相當于縣??呤敲晒耪Z,意思是“守衛者”。
上天似乎也對這個地方格外青睞??咂斓V產資源豐富,多達23種,其中石灰石儲量最大,達9328萬噸。石灰石是生產鋼材、玻璃及水泥的原材料。
靠著這座礦山,上燒鍋村建起了學校、拖拉機站、村政府辦公地等,也養活了數千村民。
成亮33歲那年上山搬礦,37歲時靠賒賬買下人生第一臺拖拉機。賣苦力、搞運輸、開加工廠,一度是上燒鍋村男性共同的生活軌跡,女性則大多去加工廠打工。
數位當地礦業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鄉里有十余家礦企,村礦是唯一一個集體企業,同時擁有最好的礦產資源,“都知道這是塊唐僧肉”。
2019年一場環保督察后,村民得知村礦要被一家央企整合,后者計劃在當地投資7億元。
然而,4年時間過去,村礦轉讓協議簽了好幾版,最核心的采礦權卻始終未作評估。一家民企還賺得了環境治理期間賣礦石的收益。
村里來了個大央企
上燒鍋村不算小,但以山地為主,人均耕地只有兩畝半。約3000人口、1100余戶家庭分散居住在起伏的山丘間,按姓氏形成不同的自然營(村落)。
村民杜振華閱歷豐富,在村里頗有威望,如今88歲的他仍能騎著摩托車馳騁鄉間。他把助聽器的音量調高,大聲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1966年前后,他曾舉家遷往黑龍江,那時的上燒鍋村根本吃不飽,“一人一年三百來斤口糧”。
在外漂泊15年后,杜振華全家又搬回上燒鍋村。當時村礦已開,杜振華連賒帶借一萬多元,為剛成年不久的大兒子購置了一臺28馬力的拖拉機,靠運輸石頭養活一家六口。
這輛拖拉機一度是營里唯一一臺交通工具,“誰家兒媳婦生孩子,都得我們這輛28拉著上赤峰”。
“別看那個時候運費賤,但油也賤,錢還硬?!币荒旰?,杜振華便還清了欠款。之后的二十余年里,杜振華家族向下游延伸,開了多家石灰廠。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村礦開發管理粗放,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開采斷斷續續。直到2017年,村礦復工,算是重新步入正軌。
但是沒過兩年,內蒙古對赤峰市進行生態環保督察。2019年年末,督察組發現鄉里的石灰石企業存在布局不合理、開采不規范、未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問題,需要整改,村礦便是其一。
上燒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郭曉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喀喇沁旗政府為鄉里十余家礦企統一制定了治理方案,總預算約25億元。其中,村礦治理預算5.7億元,但村里無法負擔如此高昂的治理費用。如不治理,村礦將被關停。
之后,旗政府將十余家礦企劃分為4個整合片區。治理與整合是兩回事,整合意味著,村礦將會易主。
郭曉東稱,旗政府和中國新型建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新建材研究院)有戰略合作協議,便讓后者承擔村礦和相鄰幾家小型礦企的治理、整合工作。
新建材研究院注冊地位于杭州,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下稱中建材研究總院)全資控股。后者是新中國第一家建材科研機構,由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