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東方魯爾”的城市遠見
編者按:
數據顯示,東部城市依然表現亮眼,而武漢、鄭州、昆明、貴陽等八座內陸省會城市排名提高。
以“非東部城市、總排名前三十、同比排名提升”三條標準,選出八座城市,分別為沈陽、鄭州、西安、成都、重慶、昆明、貴陽、武漢。將它們的地理坐標相連,正好巧妙地構成字母“C”,我們稱之為內陸“C8聯盟”。它們正向榜單的常年優秀者——東部諸城——發起挑戰。
此外,長沙往年排名較高,今年的名次略有下降,但因其生活舒適、消費文化空間的表現亮眼,我們擬將其破格列入內陸省會的觀察樣本。
基于此,我們特別推出內陸“C9”專欄,解讀樣本經驗,發掘城市的“唯一性”。
責任編輯:張秋紅
2018年12月的一個傍晚,德國魯爾區一座名叫“Prosper-Haniel”的硬煤礦井的井口燈火輝煌,人頭攢動。這是魯爾區煤礦業最后一次走到聚光燈下,德國最后一座硬煤礦井就這樣被關停。此時,被譽為“東方魯爾”的沈陽,也遭遇類似境遇。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許多煤礦也逐漸關閉。
時間來到2024年,留不住人、缺乏市場活力、科技創新不足,仍是貼在沈陽身上揮之不去的標簽。然而正是這些挑戰,激發了沈陽城市發展的新遠見。
遼寧省沈陽市市中心,日落時分。 (圖/視覺中國)
東三省的宜商“榜一”
過去,大家總說“投資不過山海關”。作為東北地區的“尖子生”,沈陽正在扭轉這一印象。
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發布的宜商之城榜2023數據顯示,2023年沈陽成為東三省宜商之城總榜的第一名,全國排名第26。
2024年6月,沈陽企業總數突破40萬戶,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正如魚群的壯大,離不開好的生長環境。營商環境的改善,沈陽的綜合成本優勢是什么?
若僅從顯性的用地成本和勞動力價格看,沈陽工業用地成本在東三省內的較大城市群中相對偏低。沈陽作為省會城市,2023年成交土地樓面均價為406.01元/平方米,用人成本也低于同省的大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博導李長安曾公開表示,土地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降低土地成本自然應該成為降低企業成本的關鍵。
無疑,沈陽有著豐富的工業基礎和經驗。但要如何進一步利用其優勢來提升工業用地的效率?
遠在南邊的珠三角地區,提前交了一份卷。這就是最近幾年常說的“工業上樓”模式:中心城區利用老舊廠房、樓宇重點發展微型制造、精密制造等尖端制造業。部分開發區內低密度、低效用地,可采取“工業上樓+用地轉換”等復合型政策供給方式,增加產業空間。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同時也便于產業與城市的融合。
除了顯性成本優勢,2024年沈陽工業的綜合成本優勢更多在于隱性領域。
按照全球通用的GICS行業分類,截至2023年4月30日,遼寧省上市公司中有25家位于工業行業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