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逐“綠”而行,向“新”發力

電網工程持續提速,為廣東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不斷“加碼”。(陳海東攝)

廣東,這片充滿創新活力的土地,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南方。在這里,數字與綠色交織,創新與傳統融合,其中,看得見的電網不只是一條條輸送能源電力的“血管”,在看不見的地方,電網更如同一條條智慧的脈絡,貫穿于南粵大地的每個角落,為廣東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澎湃動力。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下稱“廣東電網”)以數字電網為筆,以綠色化智能化為墨,繪制出一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

高質量服務綠色生產力

海上“綠電”送到千家萬戶

風起南海,潮落潮起,強勁的海風經過白色風機的旋轉,化為汩汩綠電。

海上風電通過電網方能送上岸、點亮萬家燈火。在科技創新的“加持”下,新能源外送“任督二脈”將進一步打通。廣東電網投資建設的陽江三山島海上風電柔直輸電工程(下稱“三山島工程”)在2024年年初成功納入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后,近日,該工程的海上部分取得核準批復,即將在年內開工建設。

三山島工程是全國首個應用±500千伏海上風電超遠距離、海陸一體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電力工程,同時也是全國首個由電網企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海上風電柔直輸電工程。長期以來,海上風電輸送存在著海上風電場容量大、遠距離輸電難等“堵點”“痛點”,而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由于輸送容量更大、損耗更小、使用壽命更長,輸送距離也基本不受限制,可有效解決海上風電場大容量、遠距離輸電問題,促進海陸空間資源集約高效利用、降低海上風電建設成本,助力海上風電送出“事半功倍”,有助于更高質量地將海上來的“綠電”送到千家萬戶。

汕頭市海域,一座白色的“巨大風車”傲然屹立。6月下旬,全球已安裝的最大功率等級海上風電機組——18兆瓦半直驅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在廣東省風電臨海試驗基地成功送電,并正式啟動并網測試。該型號單臺機組年平均發電量高達7200萬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9余萬噸。

據悉,風電臨海試驗基地目前已支持保障揭陽、惠州、汕頭等地的多個海上風電項目安全有序并網,預計在2025年將海上風電機組最大認證檢測服務能力提升至24兆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新能源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之一。新能源已經成為南方電網第一大電源。廣東電網服務海上風電發展,更高質量地將海上來的“綠電”送到千家萬戶,助力廣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以數字電網為關鍵載體

讓大灣區城市更智慧

走進廣州南沙小虎島電氫智慧能源站,密布的管網、蓄水罐和儲氣罐承載著能量的流動與轉換,靜靜地在城市脈絡之中跳動,為這座千年商都提供著綠色動力。

一年前,這里在全國首次實現了固態氫能并網發電,實現制氫、儲氫、加氫到燃料電池發電的全過程應用,打造了能源網和交通網雙網融合的新型應用場景。

廣東電網在廣州加快超大城市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建設,聚合電網數字化智能化、集群控制、微電網、電氫協同等多種技術元素,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方面不斷探索實踐。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數字電網無疑是符合上述特征的電網形式。廣東電網以數字電網為關鍵載體,通過推進安全可靠數字輸電建設、推進智能高效數字變電建設、推進靈活可靠數字配電建設、推進開放互動數字用電建設等多項舉措,支撐加快打造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的省級新型電力系統先行示范區。2024年5月,以中山全市域數字電網建設為試點的“以全市域數字電網建設打造供電高可靠性示范樣本”項目,榮獲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十佳解決方案”大獎。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從電網設施“硬聯通”,邁向了數字電網科研合作“軟聯通”。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博士生楊起帆對此深有體會。在南方電網公司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數字零碳島共享實驗室實習期間,楊起帆收獲頗豐,正是“結緣”于南方電網公司與澳門大學開啟的產學研合作。

“澳門大學有科研、國際化的優勢,而南方電網公司有世界級電網的運營管理、產業實踐優勢,雙方在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科研、創新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卑拈T大學科技學院助理院長、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戴寧怡說。

一個個創新成果正在逐步孵化。6月,數字零碳島共享實驗室完成升級,實驗室增設了海上風電數字仿真平臺、光伏發電和儲能動模平臺、柔性配用電實驗平臺和智慧能源實驗平臺等基礎試驗平臺以及科研工作區,成為粵澳能源傳承歷史、融合創新、攜手共進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將在此孵化。

“好電”“綠電”服務

推動“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開門見田,抬頭見星,稻蝦共生,荷花盛開……漫步清遠市新馬村,給人以自然舒適的山水田園生活體驗?,F代智慧農業、精品民宿、農耕研學等五大主題板塊,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旅客。

在新馬村,家家戶戶的光伏屋頂折射出蔚藍光輝。整齊排列在鄉道的智慧路燈,集充電、儲能、照明、5G微基站等功能為一體,可以為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村民和游客綠色出行。

新馬村是廣東省首個“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從光伏租賃合作模式推廣、智能中壓網架建設到三線搭掛整治、充電樁建設、電磁廚房改造再到儲能臺區建設,南方電網廣東清遠供電局在這里構建起一張近零碳新型農村電網,推動“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長期以來,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經濟總量差距較大,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簡稱“百千萬工程”)錨定廣東地方發展的最突出短板——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充足而優質的電力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安全、可靠、綠色、便捷的電力供應和服務,能夠更好將新質生產力引入鄉村振興全領域,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廣東電網根據南方電網融入和服務廣東“百千萬工程”實施計劃,研究提出56項工作舉措,服務廣東“百千萬工程”。據悉,廣東電網2023年已完成農網投資超90億元,預計2024年將繼續投入超90億元持續鞏固提升農網。

新華社研究院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廣東電網實踐》專項報告顯示,廣東電網在深耕主業、振興產業、踐行低碳、合力幫扶四個方面主動作為,為鄉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動能。

在“好電”“綠電”服務的引擎帶動下,以縣域經濟為抓手、以鄉鎮做強為節點、以和美鄉村為基礎,南粵大地正在加速描繪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圖景。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