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預警OpenAI版“棱鏡門”,AI安全的“紅燈”誰來掌握?
近年來,業界領袖如李飛飛、埃隆·馬斯克等人,都不遺余力地呼吁對技術潛在的負面影響保持清醒認識。他們提出的觀點包括但不限于:AI可能被濫用,侵犯個人隱私和人權;AI系統的決策過程缺乏透明度,可能導致偏見和不公;以及長遠來看,超級智能的崛起可能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
責任編輯:辛省志
在數字化浪潮的巔峰,人工智能(AI)以其不可抵擋的勢頭重塑著我們的世界,從日常生活到產業革命,無所不及。然而,AI的飛速進步也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安全與倫理挑戰。據財聯社7月1日報道,以揭露“棱鏡計劃”聞名全球的吹哨人愛德華·斯諾登近日發出警告,將矛頭直指AI領域的明星企業OpenAI,稱其“已經卸下了偽裝”。
斯諾登的警鐘源于OpenAI一個舉動——2024年6月任命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局長保羅·中曾根為公司董事。斯諾登的擔憂在于,這樣的決策不僅表明了OpenAI與政府深度合作的傾向,更可能預示著AI技術與大規模監控數據結合的風險,將“可怕的權力”置于少數人之手。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過去被斯諾登曝光的棱鏡計劃,揭示出政府機構利用技術手段侵犯公民隱私的陰暗面。
斯諾登的批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與近年來AI領域頻發的安全倫理爭議相互映照。OpenAI這家曾被視為技術烏托邦的公司,其內部的動蕩更是加劇了外界的憂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