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曾是富裕發達國家:談談1880-1914年“繁榮時代”及其思想淵源
當時有很多歐洲移民在阿根廷城市地區開辦工業企業,把歐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運用到生產、經營之中。比如1913年,阿根廷全國48779家工廠中,由移民開辦的超過了65%。對此,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在1914年評價道:本地阿根廷人、意大利人、德國人、英國人,正融合成為一個阿根廷民族,他們不僅對該國(經濟)增長作出貢獻,而且有助于該國形成一種有活力的和強有力的國民性。
責任編輯:陳斌
任何國家的繁榮,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其中不僅有物質上的資本積累,還需要有認知觀念上的思想積累,阿根廷也不例外。
1880-1914年,是阿根廷現代化進程中的“繁榮時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短短幾十年的發展,阿根廷贏得了“世界糧倉和肉庫”的美譽,成為世界上最富裕和成功的國家之一。根據安格斯·麥迪森的計算,這期間阿根廷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6.02%,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達到3797國際元,超過了很多歐洲國家,僅次于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盡管當時阿根廷人口只占拉美人口的9.5%,但出口收入卻幾乎占到了30%。還有許多其他更詳盡的統計數據,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所以這里不再羅列。
總之,當時的阿根廷一片欣欣向榮,阿根廷人驕傲地宣稱:“如果以進步的程度來衡量一個民族經濟的重要性,那么阿根廷共和國就是世界經濟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它在過去50年的發展表明,它的土壤、種族、理想,以及它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組織將在數年內使阿根廷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p>
但是,任何繁榮都不是憑空而來、一蹴而就的。任何國家或地區的繁榮都是人類社會合作的產物,而人類社會之所以會選擇合作生產而不是戰爭殺戮相互掠奪,這首先跟人們的思想認識有關。先有合作的想法,才會有合作之行動。
正如中國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西漢初期到文景兩帝,道家思想最為流行,統治者傾向于黃老之術,也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政治哲學?!包S”指黃帝,“老”指老子,主張君主無為而治,對于民間生產生活盡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發展。當時恰逢秦末戰亂之后,人民需要休養生息,這種政治理念的實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穩定,為“文景之治”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而在此之前的秦朝,秦始皇和李斯統一六國之后,為了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開始推行《挾書律》:“歷史檔案只保留秦人自己的,其余的一概燒掉?!对姟贰稌泛椭T子百家的著作,只允許博士官掌管,私家藏書都要送交地方官集中燒掉。有膽敢探討《詩》《書》的,處死。有膽敢以古非今的,滅族。有官吏知情不報的,和犯人同罪。焚書令頒布30天后還沒有燒掉藏書的,處以黥刑并服勞役。醫藥、占卜算卦和種樹之類的實用技術類書籍可以照舊保留。如果有人想學習法令,就到官吏那里去學?!保?span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imKai,Kaiti, Kaiti SC, STKaiti;">《資治通鑒·秦紀二》:丞相李斯上書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黔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敝圃唬骸翱??!?/span>)
公元前191年三月,漢惠帝廢除秦《挾書律》。此舉標志著漢政府對文化和學術自由的限制開始放寬,使得學術和文化得以復蘇和發展,也為后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廢除《挾書律》的標志性意義還在于,那個時期統治者的基本認識是放松管制:想要經濟繁榮,就給經濟解綁;想要文化繁榮,那就給文化解綁。
而這些認識落實到具體政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