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打衛滿朝鮮比打匈奴還艱難,為何還要堅持?
在衛滿的時代,衛氏朝鮮還不夠強大,對漢朝的要求還不敢明著違背,但等到衛滿大力擴張以后,王位傳到其子衛右渠時,就不再向漢朝進貢,而且開始招誘漢地燕、齊之人,阻止附近的小國向漢朝朝貢。
責任編輯:陳斌
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攻滅東北亞大國衛氏朝鮮的兩位將軍回到了首都長安。
滅衛氏朝鮮之戰中,統帥陸軍的左將軍荀彘(zhì)曾多次追隨大將軍衛青出塞進攻匈奴,可謂漢軍宿將,而統帥水軍的樓船將軍楊仆更是了不起,此前他已經率領水軍消滅東越、南越兩國,因為他的老家在函谷關外,而他想做關中人,漢武帝為此專門把函谷關東移三百里,使他的老家處于函谷關以內,讓他如愿以償地當上了“關中人”,可謂漢武帝的寵臣。
然而,等待兩位將軍凱旋的并不是鮮花和美酒,而是屠刀和牢獄。荀彘以“爭功”的罪名被殺,暴尸街頭,楊仆以“損失太大”的罪名,本來也要開刀問斬,但楊仆花錢贖罪,最終只是被罷免為庶民。二人之所以引起漢武帝的震怒,跟消滅衛氏朝鮮的戰爭十分不順有關。
衛滿朝鮮的興起
在漢武帝開拓邊境的戰爭中,除了對付強大的匈奴之外,打得最艱苦的就是消滅衛氏朝鮮之戰。其余的像開拓西南夷、折服西域城邦、消滅閩越國和南越國,可以說是揮灑如意、勢如破竹,唯獨對衛氏朝鮮的戰爭可謂遷延日久,屢敗屢戰,最后在衛氏朝鮮都城王險城官民叛變的情況下,才磕磕絆絆地滅掉衛氏朝鮮。
衛氏朝鮮為什么這么難打?漢武帝為什么不惜代價,非滅衛氏朝鮮不可?滅完以后是禍是福?這就是本文要解釋的問題。
衛氏朝鮮雖然名為朝鮮,但并不是朝鮮人建立的政權,而是華夏族建立的政權。
據《尚書》記載,周武王封商朝王族箕子于朝鮮,箕子朝鮮成為朝鮮半島上的第一個國家,后世朝鮮人也奉箕子為先王。是否存在箕子此人,或雖有箕子但是否殷商王族,以及箕子所封的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