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游 | 學術邊上
人各有才性,也各有旨趣,知識的世界并不是只有一條路——哪怕那確是一條很好的路。
責任編輯:劉小磊
石濤《搜盡奇峰圖》。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畫史名言了,出自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要畫好山水,得先看山水,“搜盡奇峰”好像是不言而喻的。但世事總不盡然,明代畫家沈周就可算一個反例。
沈周一生不曾參與科舉,不曾介入官場,而以畫享天下名,按今天的話說,他實在是個“不卷不韭不躺不潤”的牛人。近讀金哲為的新書《不必向長安:沈周的記憶抽幀術》(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24),提到他雖好游山玩水,但“一生足跡實未出‘江浙滬’”,其《西山紀游圖》自跋有云:“余生育吳會六十年矣,足跡自局,未能裹糧仗劍,以極天下山水之奇觀以自廣?!边@樣跟石濤一對比,就有意思了。繪事天地廣大,又豈是非“搜盡奇峰”不可呢?
這個道理,當然不只限于繪畫問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眾所周知的老話,這話的重點,一般放在“行萬里路”,跟“搜盡奇峰打草稿”是意蘊相通的。但讀書治學,各有各的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