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園里,流動兒童的成長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鄭潔 方迎忠
興宸和媽媽在金盞東村村口。2022年,興宸和媽媽從河南老家來到北京與打工的爸爸團聚
2024年5月末的一天,我們如約前往北京東北五環外的一個公益親子園。早高峰時段,車子穿過望京地區擁擠的人群和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寫字樓駛入金盞地區,道路逐漸變窄,兩側密密麻麻排著灰色的一二層小樓,露臺上晾曬著各色衣褲。親子園就隱蔽在城中村的胡同深處。
興宸(左二)在親子課堂的繪本環節回答橘子老師提問
金盞地區居住著大量外地來京務工人員。2017年,公益機構“活力未來”在這里開展親子園項目,為流動兒童及其家長提供公益服務,也開設收費低廉的小班親子課,服務范圍輻射了小店村、西村、東村等周邊村莊的外來人口和家庭。羅鑫老師介紹,親子園鼓勵家長帶著孩子每天來參加課程,也可以根據喜好選擇親子活動。
上午9點,親子課小班開課,學員都是兩歲左右的兒童。橘子老師坐在教室的地墊上,情緒飽滿地帶領三個家庭一起打招呼、做游戲、讀繪本。興宸揮舞著節奏棒跟老師一起探索不同的韻律,媽媽在一旁也跟著打節拍。
俊楓和媽媽楊曉楠在村廣場。2015年,楊曉楠從四川達州來到北京打工,之后結婚生子??鬟€有兩個姐姐在四川老家讀幼兒園
2022年,8個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