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更易暴飲暴食
社交隔離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對社交的渴望,感到孤獨的大腦還會對食物信息產生特別的反應。
責任編輯:朱力遠
眾所周知,人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化動物,這種社交天性是人類長期進化中的關鍵。那如果一個人在社交上被隔絕孤立會怎樣呢?
麻省理工學院腦和認知科學系的科學家曾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對比觀察過人的大腦,當經歷十個小時的社交隔離后,中腦區域面對社交線索會有選擇性地激活,這種社交上被剝奪的感覺會讓人的大腦更關注這些被剝奪的內容,由此,對社交的渴望就像長時間禁食后感到饑餓一樣。
然而,最近,美國一項醫學研究發現,社交隔離帶給人的,可能不僅僅是隨后對社交的渴望。在一項針對大腦反應的對比試驗中,感到孤獨的大腦還會對食物線索產生特別的反應,具體表現就是更想吃東西,并在吃的方面出現一系列行為異常。
孤獨改變大腦反應
此前在新冠全球大流行期間,各地不同形式的社交隔離之后,不少調查發現,當地肥胖現象增加,精神健康受損的情況比較明顯。這些都引發了人們對社交隔離的擔憂,為了更好地了解社交隔離引發健康危機背后的生理機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特別分析了人們孤獨的感受與大腦對食物的反應有怎樣的關聯。
而試驗結果表明,自我感知更孤獨的人在面對食物時,神經反應明顯異常,對內,無法很好地理解自己的食欲狀態,對外,執行控制能力受限,飲食行為失控。相關研究2024年4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網絡公開雜志》(JAMA Network Open),凸顯了孤獨的人所面對的飲食失調的風險。
食物的信號對孤獨的人有更強的吸引力,特別是其中的甜食,由此可能出現類似食物成癮、大吃大喝的不良行為。視覺中國|圖
根據對試驗參與者的調查,因為失去了對飲食的良好控制,孤獨的人更可能食物成癮,飲食質量下降,與此同時,精神健康更差,焦慮、抑郁等情況更嚴重。從外在來看,就表現為身體脂肪成分的增加,以及肥胖問題的出現。這些發現與此前的相關研究是一致的。
孤獨雖然是一種很主觀的體驗,但卻可能引起執行控制、視覺注意力、獎勵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