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沒有算法,只有人和人的注意力”:中國戲劇的未來在哪里?
“中國戲劇的未來,就是我們這些人?怎么會這樣呢?”
明明是一個失敗、錯誤的時刻,但在劇場里,化成了非常美妙的瞬間。
發自:秦皇島
責任編輯:李慕琰
“之前有段時間不做戲劇,銀行卡(余額)一直是增長的,做戲劇之后,一直是負增長的?!庇卸陸騽臉I經驗的鄧菡彬話一出口,臺上的同行與臺下的觀眾都笑起來。
在阿那亞戲劇節首屆“未來戲劇?SHOWCASE”競演期間,9組入圍的創作者受邀參與兩場論壇,雖然設定好了主題,但大家談論更多的還是切身困惑:想做怎樣的戲?為什么要做戲?戲劇有什么價值?
2024年6月26日、28日、29日,從早到晚,有九批花29.9元買票看戲的觀眾,涌入由宴會廳改造而成的蘇卡劇場里。每場40分鐘的戲,中間間隔50分鐘,其中10分鐘由上一組撤景,30分鐘由下一組裝臺換景,最后10分鐘,觀眾入場。
入圍的9組創作者,都擁有3部或以上作品的創作經歷,并且都直面過觀眾和市場。這些被挑選出來的“未來戲劇”,既非通常青年競演的稚嫩首作,也非單一的前衛實驗之作,劇目包羅萬象,有音樂劇、舞蹈劇場、紀錄劇場、經典改編、戲曲拼貼、獨角戲……
音樂劇《當家貓遇上貓》的導演王昊然對于入圍頗感意外,“沒想到這次入選的劇目什么都有”。他的作品背景設定在有基因編輯技術的2040年,通過家養貓遇見流浪貓的簡單情節,講述人們面對自身的缺陷和未來的不確定時,如何心懷希望繼續生活。
對于“未來”這個主題,一些展演作品以基因編輯、精神科學、AI來回應,或是觀照老年群體,但也有一些劇目很難解讀出聯系。
評委之一李建軍解讀,“未來”指向的是多元文化,期許戲劇在未來能夠克服現在的弊端,“我們經常見到兩類作品,一種是類型化、商業化的作品,一種是主旋律的作品。我們希望其他作品能夠在戲劇節被看到,和市場上的前兩類作品有互補?!彼劦健懂敿邑堄錾县垺?,雖然風格商業化,但“這個作品中有潛在的、對于中國很重要的一段歷史的視角”。
《時間來到下半場!》在阿那亞戲劇節的新設版塊“未來戲劇SHOWCASE”中獲得金獎。(阿那亞戲劇節供圖)
6月28日晚上10:40,李建軍和另外6個來自美國、法國、俄羅斯、哥倫比亞、埃及的評委,正在進行最后的投票。即將公布結果前,一場反轉卻在化妝間里上演:法國評委貝特朗看完戲,更改了投票,他在最后的陳述中說,雖然《時間來到了下半場!》沒有《勝利》那么完整、成熟,但表達了一種創造和改變的精神,“未來戲劇?SHOWCASE”這樣的平臺更應當鼓勵。
一些評委被說服了。于是,這兩部票數非常接近的作品調換順序,分別奪得了金銀獎。頒獎詞點出,銀獎作品《勝利》是“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它強有力地觀照了中國語境下的性別地位和暴力問題”,金獎作品《時間來到了下半場!》則“走入社區、走入生活、走入現實”。
起初邀請國際評委參加時,李建軍非常擔心大家沒法說到一塊,但出乎他的意料,評委們對三部得獎作品有比較一致的共識,他們能跨越語言與文化背景的差異,領悟每部作品的動人之處?!霸谥袊鴮崿F了這樣一個國際評審的方式,讓我覺得特別帶勁兒……保持這種文化上的對話,是非常需要的?!崩罱ㄜ妼δ戏街苣┯浾哒f。
何齊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