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學人如何看民國學術?| 學術邊上
總得來看,陳寅恪、胡適、錢穆諸人,對其自身所處時代的評價都不高。尤其錢氏,更如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只覺得“一代不如一代”。
責任編輯:劉小磊
晚清樸學大師孫詒讓(1848-1908)。
如今我們對民國學術多少抱有一種“仰望”的心理,然而,民國學術的當事人卻非如此。
惲毓鼎日記癸丑(1913)十二月十四日有云:“今之學者粗心浮氣,不復知熟讀深思為何味,安得有真學問。學業之衰,至今已極?!庇忠颐?915)二月初十有云:“中國歷來舊學,清新相接,層出不窮,各極其妙。至光緒末造以及民國,鏟除略盡,讀書種子,行見斷絕。真三千年未有之文劫也?!?/p>
當然,惲毓鼎是前清舊人,對民國自然沒什么好話,他的觀察作不得數。那么當日學界的勝流又怎么說呢?
胡適日記1922年8月28日有段感慨:“現今的中國學術界真凋敝零落極了。舊式學者只剩王國維、羅振玉、葉德輝、章炳麟四人;其次則半新半舊的過渡學者,也只有梁啟超和我們幾個人。內中章炳麟是在學術上已半僵了,羅與葉沒有條理系統,只有王國維最有希望?!标愇鳛]日記在1943年6月27日,也記下了胡適的一點意見:“談了一會孟心史。適之對孟很佩服,說老輩之中,有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