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未兌現建換電站承諾,車主維權:“附隨義務”不能想丟就丟
商家漫天夸口,畫一個華麗的大餅把消費者騙到手之后,就把對消費者的承諾拋之腦后,是違反商業道德準則的。這樣的企業,最終也會被消費者棄如敝履。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有上汽飛凡車主在網上發布公開信,質疑上汽飛凡未兌現換電站建設承諾,指責公司“割韭菜”。該車主反映,自己2022年在飛凡R7上市之初就定了車并加入了租電計劃。上汽飛凡當時曾宣傳2022年內將在十大城市投建近40座換電站,2023年投建300座,2025年達近3000座。但截至2024年7月,實際僅建成26座換電站,且多數集中在上海。車主加入的RBS租電計劃導致高額租金和服務費支出,卻幾乎未獲服務。他要求降低租金至行業水平、透明化換電站規劃、簡化電池買斷和退出程序,并呼吁停止不合理收費。目前,上汽飛凡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根據網絡信息,飛凡汽車確實曾通過其官方微博、公眾號等渠道發布換電站建設的詳細規劃,其中包括了具體的時間節點和數量目標。一些車主可能就是沖著飛凡汽車的相關承諾才掏錢埋單。因為在當時,換電確實是一種快速補能的方式,快捷換電受到不少車主的青睞,也有電動車企業將換電功能和龐大的換電網絡作為其獨特的護城河。
飛凡汽車沒能兌現當初承諾的換電站建設計劃,算違約嗎?
在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不少領域,宣傳其產品未來會有的功能和服務,“賣期貨”“畫大餅”,已經成為廠家重要的攬客手段。除了上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