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貧窮 孩子的毒藥

生活在貧困家庭的孩子,敏感地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并感受到壓力。而這種壓力,對他們的大腦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傷

 

電影《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為觀眾描繪了一個貧民窟里長大的窮孩子如何成為百萬富翁的故事。然而,故事終究只是故事。一個孩子,如果在貧民窟中長大,他需要承受什么?幾位兒童發育研究者在近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中討論了這個問題。

研究者的出發點是教育學家早已注意到的一個事實:與中產家庭中的同伴相比,貧困家庭的孩子表現較差。這種差距,也許在幼兒園時就會出現,而且隨著這些孩子長大,差距也越來越明顯,“家庭收入水平甚至成了預測其兒童成員成就的一項重要指標。”

這篇論文涉及的實驗歷時很久。研究者們首先選擇了195位來自貧困家庭和中產家庭的兒童,都是白人且男女各半。最初,研究者采集了這批孩子9歲時的血壓、3種激素的濃度、身體素質、肥胖程度共6個參數。對這些參數而言,更高的數值意味著更多的壓力。4年后,他們又采集了這些孩子13歲時的相同參數。結果顯示,即使單觀察這6個參數,平均而言,窮孩子的參數值均高于自己生活在中產家庭的同伴。又過了4年,等這批孩子長到了17歲,研究人員測量了他們的“工作記憶”。

所謂的工作記憶是指暫時儲存信息,以便立即使用的能力,比如,記憶電話號碼。顯然,這種記憶對一個人的語言、閱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至關重要。進入工作記憶也是我們記住某個知識點——比如一場著名戰役發生日期——的先決條件。這些均是孩子們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關鍵條件。

孩子們17歲時的工作記憶測試顯示:面對一連串需要記憶的條目,那些生活在貧困家庭中的孩子平均可以記住8.5個條目,而他們那些幸運的生活優裕的同伴則平均可以記住9.44個條目。即使考慮了出生時的體重、是否單身家庭、母親教育水平等條件參數后,這種明顯的工作記憶差距仍然存在。直到研究者引入了孩子們過去的壓力水平參數(4年前和8年前分別測得的6個參數),差距消失了。

除了更差的教育條件、營養情況、醫療環境,也許,壓力同樣是損害貧家孩子工作記憶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實驗室動物的實驗曾顯示,壓力影響了神經遞質的活動,神經遞質是一種在人腦的細胞間傳遞信號的化學物質。壓力還會抑制大腦中新的神經細胞的產生,導致已經存在的細胞發生結構性的改變。最重要的是,壓力使前額葉皮層和海馬的體積減小,而這是我們大腦中與工作記憶聯系得最緊密的部分。在過去,我們知道,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貧窮的成年人過著充滿壓力的生活。而這次的數據表明,即使是那些很小的孩子,也敏感地意識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感受到了壓力。

壓力損傷了窮孩子的大腦,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不能取得成功,而這些孩子的不成功又影響了他們的后代,于是……這是個令人傷感的故事,但并非所有同行都贊同這個觀點。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生理學家Kim Noble就認為:這次實驗中比較的只是與壓力有關的幾個參數而非壓力本身。而且“不同的認知結果可能來自不同的原因。工作記憶也許與壓力關系很大,但說到語言能力,它也許只與孩子們花費在閱讀上的時間有關。”

但Nobel也承認,這項研究做得不錯。“他們得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她說,雖然細節尚不清楚,但貧窮與神經生物學間強烈的關聯性已經得到了證明。“政策改變,從而影響了環境,影響了大腦發育、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這一點,也許就是該領域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