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手段與時俱進,能打破遲到“怪現象”嗎?丨人在職場
單位的考勤制度已經發生過很多次大的變動了,變化的方向是越來越與時俱進,爭取不放過任何一條漏網之魚。
責任編輯:溫翠玲
幾個月前,我從距離單位很近的地方搬到了單程需要近一小時的小區居住。我們上班的時間是八點,這意味著早上我必須七點前出門才能保證準時到達。但總有幾天早晨,家里的小孩也早早起床,免不了拖延一下我離家的速度。不用說,自從搬家后,我遲到的頻率肉眼可見地增加了。
不巧的是,這幾個月恰值單位嚴抓考勤的階段。最新公布的文件規定,每天遲到10分鐘以上就算作遲到,每個月累計超過五次,要扣除全勤獎,此外還要在公示欄和微信群組以文件形式通報批評。
辦公室的同事們在私下暗暗吐槽早上八點上班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在想到部門領導雖然嚴卡上班的時間,但對下班的時間卻選擇自動忽略。這也能解釋他安排的會議時間總在下午五點這樣尷尬的時刻。月初查看上個月的考勤名單時,這位領導還會皺著眉,陰陽怪氣地念叨:“每天定點下班的那幾位同事,你們可要注意,小心被大領導們特別關注?!?/p>
月初“算賬”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