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援朝戰爭過程詭異:顯示東亞宗藩體系已不合時宜

東亞宗藩體系的核心,是以中國的中原政權為世界中心,然后從中心向外一圈圈擴散,降低統治力度和交往等級,把維護體系看得高于國家利益。這在漢唐時代世界比較封閉、歐洲文明和中東文明難以直接與中國交鋒的情況下,可能還比較合理。但到了明朝,歐洲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通過地理大發現已經走海路到達了中國的家門口,明朝在東亞的世界中心地位已經松動,仍然兩眼一抹黑,以世界中心自居,就不可理喻了。

責任編輯:陳斌

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一月,日本太閣豐臣秀吉身著明式衣冠,滿心歡喜地等待明朝使節宣讀明朝國書。朝鮮戰場的愛將小西行長回報,明朝答應了自己的全部要求,包括天皇迎娶明朝公主、朝鮮割讓一半國土并送王子到日本為質等條件,這說明大明朝已經被日軍打服了,自己建立了日本前所未有的功業。

然而,當外交僧西笑承兌不顧小西行長的捏造大明國書的要求,把大明國書一字不漏地念出來的時候,豐臣秀吉的眉頭擰得越來越緊,當得知明朝只是冊封他為日本國王,而一切侵略成果都必須吐出來的時候,豐臣秀吉意識到自己被下面的人騙了,憤怒之下撕毀詔書,驅逐明使。而不久后明神宗萬歷皇帝也知道了兵部沒有把日本談和的真實條件告訴自己,而是用好話哄自己點頭好讓他們去暗箱操作議和,盛怒之下的萬歷帝將兵部尚書石星等人下獄論死。

抗日援朝戰爭中,之所以會出現國際關系上如此滑稽的一幕,是因為東亞宗藩體制已經搖搖欲墜,而參戰的中日朝三方為了各自的目的,仍然想要表面上予以維持,于是各自的烏龍就來了。

日本為何侵略朝鮮

日本在東亞宗藩體系中一向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存在,他們離中原比較遠,較難被中原威脅。雖然向中原政權學習了很多文化和技術,但是日本并不尊奉中原政權為天下共主,他們認為自家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就算不高于中原的天子,至少也不比天子要低。隋朝時,日本“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無恙”的國書就曾經讓隋煬帝大為不快,后面他們也一直抱持著這種態度。

到了明朝中后期,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織田信長的后繼者豐臣秀吉消滅最后一個不服的強力大名后北條氏,統一日本,結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日本戰國時代。在一百多年的激戰中,日本的軍事實力發生了類似于中國從春秋到戰國的飛躍,而16世紀日本新發現的石見銀山礦量極大,日本的財力也大為增加,豐臣秀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