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遇刺:輿論撕裂,疑云幾重?丨快評
政客文過飾非,媒體昧于事實,公眾輿論撕裂,都在深刻重塑著當代美國政治,也將影響世界格局。此次特朗普遭遇刺殺未遂事件就是上述元素作用多年之后的結果,而這一切恐怕還只是開始。而此次刺殺未遂事件留下的重重疑點,仍然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成為全球輿論矚目的焦點事件。
責任編輯:陳斌
美國當地時間2024年7月13日下午,美國前總統兼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競選集會上遇刺,引發全球高度關注。隨著時間推移,一些細節逐漸浮出水面。
綜合媒體報道,特朗普正在競選集會上演講,槍聲響起。特朗普右耳受傷,面部鮮血淋漓,53秒之后在特勤局保鏢保護之下起身,揮拳大喊“戰斗!”之后離開現場。
美國執法部門將此次槍擊事件定性為“暗殺未遂”并迅速展開調查,兇手在約180米至275米外的高架平臺上用AR15步槍連開八槍后被特勤局保鏢擊斃,此外還有三名觀眾中槍,其中一人當場死亡,另外兩人傷勢嚴重。從一張現場攝影圖片來看,子彈打中了特朗普的右耳。如果他沒有恰好轉頭的話,恐怕已被“爆頭”。美國聯邦調查局在隨后披露,兇手為20歲的托馬斯·馬修·克魯克斯。
美國歷史上共有四名在任總統被刺身亡,還有五名在任總統被刺而幸免于難,總統候選人遇刺的案例也有兩例。身兼“前總統”與“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民調領先,他的此次遇刺令外界頗有“準總統遇刺”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