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百年蔣經國

縱使島內藍綠對抗如此兩極化,蔣經國為何總是民意調查中排名第一的領袖人物?他何以能備受臺灣民眾肯定?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蔣經國去世21年多了,這位前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大名,從來不曾像最近這樣被島內人士頻繁提起。蔣經國故去的這段歲月,臺灣歷任政治領導人,從不曾像馬英九以如此慎重的儀式紀念他。去年大選之后,就如同早年國民黨同志到北京香山碧云寺祭告孫中山英靈的況味,旗開得勝的馬英九到桃園頭寮蔣經國靈寢,以勝選重新贏回執政權,告慰蔣經國在天之靈。迄至近日,馬英九高調紀念蔣經國,臺灣的時空,似乎又回到1988年春天,蔣剛辭世時那段“痛失中流砥柱”的“后蔣經國時代”。

在人們心目中,依舊有若干關于蔣經國的未解之謎??赡苡懈嗳瞬唤?,縱使島內藍綠對抗如此兩極化,蔣經國為何總是民意調查中排名第一的領袖人物?他何以能備受臺灣民眾肯定?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回到歷史的軌道上,透過當代人物的回憶,以及蔣經國自己的回憶,我們來回看存活在歷史空間里的蔣經國,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蔣經國。

1950年,臺灣空軍接收美制F-86戰斗機,蔣經國試穿飛行裝備

蔣經國和父親蔣介石在重慶的合影,這時他剛好回中國沒多久,正準備在政治上施展長材 圖/秦風

學生在臺北中正紀念館前的廣場合影 圖/人物周刊記者 大食

(一)青少年與留蘇時期

什么樣的客觀環境,鍛造了一個像蔣經國這樣的政治領袖人物?20世紀許多中國政治名人,似乎都經歷了“意識形態塑造”、“政治生活淬煉”、“權力之爭奪與鞏固”幾個過程,蔣經國亦不例外。而蘇聯時期的“意識形態塑造”,更是蔣經國整個政治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懾于父威的壓抑童年

經國可教,緯國可愛——這是蔣介石給兩個兒子的八字概括。然而,蔣介石這位嚴父在兒子面前形諸于外的,卻是一種冷峻得無以復加的威嚴。1922年春天,蔣介石的第三任妻子陳潔如,初見這位面形方厚、額高嘴大的農村孩童,心思細膩的陳潔如驚覺,經國被父親高亢的吼叫聲,嚇得全身顫栗。陳潔如問他話,這個11歲的男孩,只知羞赧地搖頭。陳潔如拉著經國的小手,叫他坐在椅子上,她發現經國全身始終抖個不停。

然而,當經國的弟弟緯國第一次出現在陳潔如面前時,蔣介石卻放下了慣有的威嚴,臉上出現了少見的笑容,他抱起緯國,一邊逗緯國玩,一邊要孩子喊陳潔如“姆媽”。

同樣的蔣介石,他卻以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面對兩個兒子。人們可以解釋,緯國比經國小6歲,父親當然對老大嚴厲,而厚愛老二?;蛟S是緯國自幼長得乖巧,討人歡喜,讓蔣介石心生憐憫,厚此而薄彼。經國、緯國幼時都住過陳果夫(1892-1951)在上海法租界的家,陳果夫太太曾經告訴緯國,幼年時代,緯國因為體弱多病,蔣介石、姚冶誠(1887-1966蔣介石之妾)老是在陳果夫家樓上的閣樓里,整天抱著緯國,陳太太見狀十分不以為然,指責蔣介石、姚冶誠,“你們到上海究竟是來革命的,還是來抱孩子的?成天就知道躲在閣樓上抱小孩(緯國)。”足證緯國幼時比兄長經國得到更多父愛。

或許正是蔣介石對經國的嚴謹教育,才讓這個平凡的農村孩童,終成治國之才。1921年5月23號,蔣介石在寫給蔣經國的信上說,“經兒知之:爾《說文提要》讀完否?記得否?如已讀完記得,可請爾先生依余正月間所開書單,順序讀去,勿求其過速。……”

蔣經國見過陳潔如之后半年,在上海念萬竹小學時,又接到父親的來信:“經兒知之:……你的楷字,仍不見佳,總須間日映寫一二百字,以求進步。你校下學期既有英文課,你須用心學習;現在時世,不懂英文,正如啞子一樣,……你每星期有工夫時候,可到商務印書館去買些英文小說雜志看看;亦可以增長知識并為你弟訂兒童畫報,和兒童世界,各半年。……”

1922年10月13日的信上則訓示蔣經國:“……你的字還沒進步,每日早起,須要學草字一百個,楷書五十個,既要學像,又要學快。聞你讀過的孟子,多已忘記,為什么這樣不當心呢?……”

向往革命的狂飆青少年

15歲那年(1925年),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這場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的導火線,起因于日本資本家開槍擊斃工人顧正紅事件。蔣經國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詳述就讀上海浦東中學時期,連續參與了四次反帝示威活動。蔣經國這時開始嶄露頭角,他被同學選為浦東中學示威隊伍的領隊,也當選抵制洋貨小組的領隊。

這一年的暑假,蔣經國去廣東探訪父親,反帝運動正風起云涌,愛國青年紛紛“奔向廣東”。蔣經國說,黃埔的革命精神使他“深受感動”,他頭一次看到黃埔軍校墻頭張貼的巨幅標語:“聯俄”、“聯共”、“工農聯合”,他也看見許多俄國人在黃埔校園內,有人告訴蔣經國,全世界各國當中,俄國是中國唯一的朋友,蘇聯的統治者不是皇帝也不是上帝,而是工農當家。他向父親提出參加國民革命軍的愿望,但是,他的請求被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父親拒絕了。

蔣介石顯然希望蔣經國多讀幾年書。為使兒子死心,蔣介石索性把蔣經國送往北平,交給吳稚暉創辦的“海外補習學校”。蔣經國在北平讀了幾個月書,經邵力子引介,熟識了李大釗,李氏又援引蔣經國認識了很多在北平的俄國人,他們勸蔣經國不妨去蘇聯留學。莫斯科的中山大學,為鼓勵中國青年前往就讀深造,給予十分優惠的條件。

向往革命,是蔣經國對外的說法,但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動機,是4年前,也就是父親與陳潔如結婚前夕,蔣介石與經國生母毛福梅的離婚。蔣經國憂國憂時,自憐憐人,他既向往革命與急切愛國的激情,意欲逃脫父親嚴格管教的壓力,又急于遠離單親家庭(父母離婚)的破碎場面。最后,他選擇離開祖國,希望到一個陌生的遙遠世界,尋求獨立自主的夢想。

與蔣經國一同搭乘貨輪前往蘇聯的青少年,一共有90余人,這條貨輪先前曾經載運過豬只牲口,船艙里濃重的豬屎尿騷味,令人聞之欲嘔。船在上海黃浦江等候出港,足足等了五六個小時,難忍船上臭氣和不習慣船上搖晃,蔣經國說,他差一點動了逃回家的心念,但見許多同伴留在船艙鋪位上,不禁自問:既然大家都能忍受,為什么我不能?我身為黃埔校長之子,焉能半途開溜?

蔣經國很快融入團體生活,在航向蘇聯的貨輪上,開始溫習布哈林《共產主義ABC》、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等著作。1925年11月底的一個傍晚,蔣經國和一群中國青年抵達莫斯科。一個月后,他加入了共青團。初到蘇聯,蔣經國開始下苦功學俄文,并努力研讀有關政治經濟學的書籍,還發表了兩篇有關中國局勢的文章——《中國的展望》、《中國北伐一定成功》。

從國民黨員變成托洛茨基追隨者

日后有許多評論家在月旦蔣經國畢生思想時,均將蔣經國歸類為托洛茨基派,盡管歸國后,他極力回避類似的說法,但他在留俄時期卻毫不掩飾他的托派色彩。

他就讀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期的校長是拉迪克,拉氏也是教授蔣經國“中國史”的老師,時常在下課閑時與蔣經國私下討論。拉氏系托洛茨基派領導人物之一。

蔣經國當時自承:“碰巧我的觀點與托洛茨基的政治思想,不謀而合,于是許多人認為我是托洛茨基的同情者。事實上,他們的臆測是正確的。”蔣經國和幾位中國同學秘密研讀托洛茨基學派的著作,“對于托洛茨基要‘以革命的火炬燒掉舊世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