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的統馭術
“一個失去民心的政府還保什么本!如果你不執行這項政策,回去好了!因為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民對政府的信任?!?/blockquote>
臺灣強人政治,在政治強人蔣經國手中終結,這是出自歷史的必然,或是偶然,恐怕連蔣經國都難以回答臺灣政治強人蔣經國辭世已經21年,在這21年間有關他歷史定位的討論,隨政局起伏變化,有截然不同的評價。
“今天不做,明天后悔”
比如他晚年啟動的“催臺青”政策(大力提拔年輕人特別是本省人士)。與外界認為蔣是“干綱獨斷”決策者的形象反差甚大的是,蔣雖是位高權重的決策者,但對政務推動仍有力不從心之苦。若非親閱蔣的日記,令人很難置信蔣內心痛苦已到無可宣泄的地步。
具體事證如1972年,時逢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臺灣退出聯合國、蔣介石臥病在床,各種問題紛沓而來,在此期間,蔣經國的眼睛與腿疾因受糖尿病影響,已越來越嚴重。蔣強忍身心痛楚,積極處理迫在眉睫的危機,結果發現國民黨官僚群仍未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令蔣不勝感慨。蔣不得不啟用年輕官僚,配合本土化政策來改造國民黨,如晉用毫無行政閱歷的李登輝、宋楚瑜、馬英九等人,均是此時期的產物。結果誰都沒有料到李登輝、宋楚瑜、馬英九等人至今仍活躍于臺灣政壇,間接延續國民黨的香火。
從這則事例不難看出,蔣自知健康狀況出現問題,他看問題與處理政務都在和時間賽跑,蔣曾說“今天不做,明天后悔”,就是這種心境的反射。蔣經國經常下鄉探訪民情,回臺北后必然會告訴侍從人員“腿疾日趨嚴重,腳像針刺一樣”,侍從人員婉勸他減少下鄉行程,蔣則說:“算了,待在辦公室還是一樣痛,以后不要再講了!”從故事中不難發現,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