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虎:沙坪壩南開中學的童子軍 | 到此的路程
1945年讀五年級的我心里懷著緊迫的渴望:盡快穿上制服去當兵,要不然戰爭快打完了。唯一的機會就是到山下沙坪壩的南開中學,那個童子軍學校穿的是軍人的制服,包括一條帶有金屬扣和一根長繩的寬皮帶,肩帶下有一頂軍帽,以及一條一眼就能認出的童子軍領巾。
責任編輯:邢人儼
1936年,張伯苓決定在大后方設立學校,最終選址重慶沙坪壩,建成南渝中學,即重慶南開中學前身。資料圖
那個時候愛國,為國家犧牲自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話,我非常樂意接受那種教育,因為它把我拉進中國人的圈子去了,不是嗎?我不就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中國人嗎?
以后課間休息的時間,我只和男生玩兒。男生不分裂,那一批男同學都在準備和另外一個小學的男孩打仗呢!我好興奮,練習戰場的活動,我們每天放學就到我家對面、陳誠將軍的石堡旁那座山上——我們同意未來將進行兩?;鸩⒌拇髴饒鼍毩?。我拿出了我的意大利園丁做的彈弓,群里一些孩子也有彈弓,我們在山上跑來跑去,躲在大石頭后面準備跳出來嚇壞“敵方”并把他們摔倒。
每天放學后在山林里玩著“受訓”的時候,我們會大聲地嚷或唱出這個口號:“阿—嘍—喂—!咕—狄—撥—?—!”這就是我們當時的口號,沒有人懂它的意思?,F在回想那時,很可能是從什么地方聽到了英文,而編出來的“Hello, Good Boy”吧。我上學不穿裙子,只穿褲子,以便下午在山上為“戰爭”訓練。他們也都把我當成團體中比較強壯的一分子,看起來又像個男孩兒,大家完全忘記了性別。上學時,課間休息我和男孩兒們一起忙著制造子彈,用手把一小塊一小塊的泥巴在桌面上滾成圓圓的小球,讓它們在太陽下曬干,再包起來下午帶回到我們約定大戰的那座山上,藏在一棵大樹的洞里面備用。
回家的路上經過歌樂山一處停車場那兒的警察局,也就是那整個片區里唯一的政府機構。那些警察很善良,我們跟他們要了子彈的殼兒做收藏。我也拿到了一堆亮亮的黑白飛機照片,能認出當時所有的飛機,都是美國型的,但沒有拿到日本型的,因為那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