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對南極冰架的影響被嚴重低估
迅猛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幫助科學家認識到南極冰架表面融水的真實情況,這一發現對理解冰架的脆弱性和未來海平面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朱力遠
雪泥的重要性
每年夏天,隨著天氣變暖,融水在南極洲的浮冰架表面聚集。先前的研究表明,地表融水湖會導致冰架斷裂和崩塌,因為水的重量會導致冰彎曲或破裂,但雪泥在冰架穩定性中的作用卻很難確定。近期,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繪制了南極冰架上融水的分布圖,揭示了此前研究中或許低估了雪泥對冰架斷裂和融化過程的影響。
雪泥是由雪和水混合而成的物質,其形成過程較為復雜。新降的雪由松散的雪花組成,在壓力和溫度的作用下,這些雪花會逐漸破碎、融化并再次凍結,形成密度更高的粒雪。粒雪內部含有大量空氣的孔隙。氣溫上升導致冰面融化時,少量的融水會滲透進這些孔隙中,形成雪泥,而不是填滿它們。
南極彼得曼島風景。視覺中國|圖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密切監測南極冰架的融化,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氣候的變化。先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冰面湖泊等易于觀察的融水形態,而往往忽略了雪泥這一關鍵因素。雪泥在光譜特征上與其他地表類型如冰面湖泊、積雪和藍冰相似,導致其難以被準確識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