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朗普刺客注冊為共和黨選民說起:談談美國選舉中的“策略性投票”丨快評
事實上,這種“偽裝對立黨派選民參加對方初選,以便更好挑選競選對手”的策略在全球范圍之內也不鮮見,而且在“簡單多數決”“單一選區”的選舉制度中是一套成熟的策略。相較而言,歐洲各國選舉盛行的“比例代表制”“復數選區”就不大容易出現類似狀況,反映其本身也受到選舉制度的影響。
責任編輯:陳斌
特朗普遇刺事件,有關細節正在逐漸披露,其中尤以槍手托馬斯·馬修·克魯克斯本人的經歷最受矚目。
公開信息顯示,槍手曾在2021年9月28日成年時注冊為共和黨選民。這個細節在披露之后引發了外界的諸多議論,甚至引發了外界“特朗普自導自演”(staged)、“共和黨內部矛盾”的諸多揣測。不過,只要細心了解美國選舉制度,就會發現事情或沒有那么簡單,值得予以深入辨析。
從槍手本人的政治傾向來看,他除了2021年9月28日“注冊為共和黨選民”之外,其余的公開政治言行呈現出鮮明的民主黨傾向。2021年1月,槍手曾經通過民主黨籌款平臺“ActBlue”捐款15美元,贊助一家旨在促進投票率的組織“進步投票項目”(Progressive Turnout Project)。
而美國選舉制度里的“策略性投票”,為選民“言行不一”留下了空間。滿18歲的美國公民,都可以登記成為選民。而在進行選民登記時,美國公民也可以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