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變身“智能建造”?看不見的手才是評價專業的關鍵丨快評
下游或產品市場才是第一位的,才是源頭。如果產品市場萎縮,學子看到進入這個行業大概率是失業或低薪,就不會考慮學這個專業,所謂的“上游”或生產要素市場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年來,曾是諸多大學王牌專業的土木工程由熱轉冷,學子的就讀意愿與錄取分數斷崖式下降,不少考生將其視為避之唯恐不及的“天坑之王”,有一種“昨天還叫人家小甜甜,今天叫我牛夫人”的即視感。對于開設時間不長的“智能建造”“智慧城市工程”等專業,學子普遍認為是“土木工程”換了新馬甲,警惕之心溢于言表。
日前,某高校土木工程教授接受專訪,試圖扭轉大家對智能建造專業的“偏見”:“這個專業,不是簡單地由傳統土木專業更名或升級而來,而是智能技術和工程領域相結合誕生的新工科專業”。這一觀點仿佛竭力撇清“智能建造”與“傳統土木專業”的關系,其心態也值得玩味。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好學校成其為好學校、好專業成其為好專業的底層邏輯。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話進一步的推廣是:構成大學聲譽的要素中,軟件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