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我保健日 | 健康中國,健康樂齡,從主動管理開始
今年是健康中國行動五周年,在7月24日“國際自我保健日”到來之際,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支持的“健康中國,健康樂齡,從主動管理開始”圓桌溝通會在京召開,學界、協會、媒體等領域專家/代表出席會議,圍繞當下中老年人群的主動健康現狀、觀念誤區、疾病預防和管理等話題展開探討,旨在提升中老年人對主動健康的認知,倡導以“第一健康責任人”的理念預防和管理疾病,從而擁有長壽且高質量的樂齡生活。
會上,同時公布了《中老年人主動健康管理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由第一財經聯合健聞咨詢發布,國家信息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陳沁博士團隊全程參與和支持報告撰寫,通過數據分析及多位專家訪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傅華教授、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健康傳播分會秘書長姜天、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疫苗臨床試驗和上市后評價科主任郭翔、北京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醫師齊海梅教授),發掘數字背后的中老年人主動健康現狀和趨勢變化,助力更精準的對癥施策。
各地中老年人健康“偏科”特點突出,“京、滬、深、津、穗”主動健康管理指數位列前五
什么是主動健康?《“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正式將主動健康列入專項規劃?!爸鲃咏】怠币辉~也就此確定,成為中國為人類健康事業提出的原創概念。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劉玨介紹:“主動健康是人類圍繞生命健康價值創造而展開的所有社會活動的總和。包括從所有社會活動源頭控制健康危險因素、在所有社會活動過程創造健康價值、在所有社會活動環節積極應對人口安全危機等?!?/p>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劉玨)
以主動健康為核心理念,此次發布的報告從中老年人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和疾病管理三方面進行數據整理和趨勢分析。其中,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營養攝入、運動習慣和生活習慣,疾病預防主要考察中老年人針對常見感染性疾病的預防接種意識和行動,疾病管理則包含體檢和慢性病管理。
(國家信息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陳沁)
陳沁介紹:“從城市排名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廣州位列此次中老年人主動健康管理指數前五名。從區域來看,京津冀地區中老年人主動健康管理水平較高。從不同管理維度來看,各地中老年人主動健康存在較明顯的‘偏科’行為,例如,生活方式上,東北、華東及川渝地區中老年人偏愛運動,東北、華北及東南地區中老年人更喜‘食補’,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區有抽煙與喝酒不良習慣的中老年人相對更少;疾病預防上,我國50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對于三種常見感染性疾?。◣畎捳?、肺炎、流感)預防意識有待提升,相關疫苗的知曉度和接種意愿度不高,有待進一步加強科普和宣傳推動;慢性病管理方面,對體檢和慢性病管理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對不同慢性病管理的積極性差異較大,比如,中老年人會傾向于更積極管理高血壓和心臟病,但對消化系統疾病和關節炎等慢病,超過30%的中老年人選擇不采取任何治療?!?/p>
中老年人主動健康有六個常見誤區,專家提示多維兼顧、勿忽視疾病預防
此次公布的報告中,歸納出中老年人主動健康的六個常見誤區,包括“容易受到偽健康知識的誤導,對各類‘健康知識’的辨別能力有待提升”、“過度追求清淡飲食,不沾葷油,導致營養失衡”、“過量運動,導致運動損傷”、“過度依賴飲食和運動調節,忽視醫療手段對健康的積極干預”、“對疫苗預防感染性疾病的作用的認知有待提升”、“慢性病管理過度依賴醫生,主動性有待提升 ”。
如何更高效的助力中老年人主動健康?劉玨指出,提升健康素養對于促進中老年人主動健康十分關鍵。而提升健康素養水平,首先需要加強知識科普傳播,填補認知空白,也需要糾正各類認知和行為誤區?!拔覀冊谡{研中發現,很多老年人十分注重生活中的健康飲食和運動,但恰恰忽視通過疫苗接種這類經濟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多種感染性疾病,我們在全國性調查中也發現很多老年群體存在疫苗猶豫的情況,這也是健康素養有待提升的表現?!?/p>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劉曉紅補充:“中老年人可以向專業醫生進行咨詢,科學踐行主動健康管理行動。比如在飲食方面,部分中老年人為了防癌,改變原有飲食習慣,不吃紅肉、不喝牛奶,但‘存錢不如存肌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攝入對中老年人維持肌肉功能至關重要。此外,很多中老年人在健身時缺乏對自身情況的準確把握,盲目進行力量訓練,容易造成肌肉撕裂等問題,建議首先咨詢專業人士,獲取針對性的運動建議。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劉曉紅)
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劉曉紅強調:“老年人不但要重視慢性病管理,更要有維護內在能力的意識。 建議老年人每年進行老年人查體,核查慢性病的用藥,根據健康狀況變化進行調整。此外,慢性病可能導致患者免疫系統功能下降,使中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感染性疾病的侵襲。反過來,感染性疾病也會加重慢性病的病情,影響慢性病的治療效果。中老年人平時可以通過預防接種,降低感染性疾病及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降低慢性病并發癥導致不良結局的風險。簡言之,除了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可以積極接種疫苗預防感染性疾病?!?/p>
中老年人警惕帶狀皰疹“趁火打劫”,做好預防事半功倍
如今,中老年人帶病生存成為常態,積極預防與科學管理疾病作為解題關鍵,亦成為本次會議的關注焦點。數據顯示,我國當前約有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常存在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等慢性疾病,加之隨著年齡增加,免疫功能逐漸下降,導致身體抵御疾病侵襲的能力較低,從而顯著增加了罹患感染性疾?。ㄈ缌鞲?、肺炎、帶狀皰疹)的風險。一旦罹患感染性疾病,將給自身和家庭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以最近頻登熱搜的帶狀皰疹為例,“疼痛是帶狀皰疹的重要癥狀,很多患者描述為灼燒、電擊、刀割般的重度疼痛,嚴重時甚至無法穿衣蓋被,我們臨床中遇到很多因為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持續一年乃至十年以上,導致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病患。此外,帶狀皰疹皮疹出現前的疼痛(即前驅期疼痛),也容易造成誤診,患者往往需要輾轉多個診室才能確診。比如有位老人因右上腹劇痛1天前去急診,化驗膽紅素高,疑診是膽石癥發作膽管阻塞,要預約膽管造影,復習過去病歷發現膽紅素已經升高5年,查體發現右側下背部和右上上腹有小水泡,確診是帶狀皰疹?,F代健康觀是包括軀體、心理、精神和社交等多維度的集合,慢性疼痛除了對軀體功能造成影響,更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阻礙個人價值的實現?!?strong>劉曉紅介紹。
哪些人群需要著重預防?劉曉紅強調,四類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帶狀皰疹的風險?!笆紫仁悄挲g因素,50歲以上人群,年齡越大患病風險越高,病情也更嚴重。第二類人群是慢性病患者,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帶狀皰疹風險增加24-41%。第三類是自身免疫性疾?。ㄈ珙愶L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人群,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是一般人群的2.3-4倍。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也需要提高警惕,如腫瘤患者、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如HIV/AIDS)、使用免疫抑制藥物人群等?!?/p>
根據《我國老年人健康防護倡議》,建議中老年人主動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北京市朝陽區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助理、預防保健科科長陳秋萍針對中老年人關心的接種注意事項給出專業解答:“很多中老年人因為身患慢性病,擔心無法進行接種,其實慢性病患者不是疾病急性期的情況下,是可以接種疫苗的??傮w而言,接種疫苗前要牢記三個‘關鍵詞’,即年齡、保護效力和禁忌證。比如,在年齡方面,不同疫苗的適用年齡不一樣,預防同一種疾病可選擇的疫苗種類也有所差異。在保護效力方面,要注意預防同一種疾病的不同疫苗,針對不同年齡,保護效力也存在一定差異。如果疫苗的保護效力為80%,說明接種該疫苗后,疾病風險將減少80%。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需要注意接種禁忌證,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所以在選擇疫苗時,建議居民向專業醫生咨詢擬接種疫苗的適應癥、接種程序、疫苗成分等更多詳細信息,選擇適宜自己的疫苗?!?/p>
(北京市朝陽區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助理、預防保健科科長陳秋萍)
醫防融合,多方打出“組合拳”,助力主動健康
本次公布的報告,集合多方專家觀點,給到助力主動健康的三方面建議:第一,認清常見誤區,加強健康科普;第二,中老年人實現主動健康,關注四大方向(增強主動健康意識,提升健康素養;糾正不良習慣,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科學接種疫苗,預防常見感染性疾??;定期篩查,早診早治,規范化慢性病管理);第三,醫防融合,服務創新,構建主動健康管理體系。
在醫防融合創新模式方面,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各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自身特點積極實踐,陳秋萍會上分享了所在社區的案例:“針對中老年人擔心慢性病不能接種疫苗等方面的顧慮,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小卡片’機制,探索幫助中老年人加強預防接種。比如患者在全科醫生處就診時,醫生會根據患者慢性病等整體情況評估后,對合適的人群提供推薦接種疫苗建議小卡片,患者拿到預防保健科,預防保健人員就能盡早為其安排接種。平時也會通過定期開展科普活動,加強居民的健康素養?!?/p>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秘書長鄭浩彬)
“引導老年人積極預防、科學管理、樂享健康,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及個人各司其職,共建共促共享,共同提升老年人主動的健康管理和預防能力?!?strong>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秘書長鄭浩彬表示。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