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ESG生態:第三屆ESG發展論壇在穗圓滿舉辦
以“共建ESG生態”為主題,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三屆ESG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辦,展望ESG發展的趨勢,剖析ESG發展面臨的挑戰,探討構建健康的ESG生態的路徑。
ESG不僅是塑造企業品牌形象的“軟實力”,也是推動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硬準則”。
近年來,我國ESG發展步入“快車道”,但問題也依然顯著。ESG“信披”質量普遍不高,ESG評級服務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自律機制,實際投入ESG投資的資金規模占比較小,構建健康的ESG生態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2024年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辦、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承辦、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的第三屆ESG發展論壇在廣州圓滿舉辦。本屆論壇以“共建ESG生態”為主題,以趨勢、洞察、成果發布、圓桌對話四個單元展開,邀請國際機構、ESG投資機構、第三方評級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代表,一起展望ESG發展的趨勢,剖析ESG發展面臨的挑戰,探討構建健康的ESG生態的路徑。
南方周末報社總經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長姚偉新出席論壇并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共建一個健康的ESG生態圈,需要政府、行業組織、高校與研究機構、企業、媒體等多方共同參與的系統大工程。從聚焦CSR,到搭建上市公司ESG風險預警平臺,再到延展出獨立的ESG專題論壇,南方周末不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記錄者和理念傳播者,更是實踐者、推動者和鏈接者。南方周末期待與社會各界一道持續努力,為更多企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道路。
主辦方致辭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上市公司協會ESG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王鵬程分享了國際ESG新規及發展趨勢。他認為ESG發展將呈現出從標準林立到相對統一、從各說各話到使用通用語言、從自愿披露到強制披露、從自愿鑒證到強制鑒證的四大趨勢。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中國ESG研究院院長柳學信提出,在ESG發展熱潮之下,行業需要警惕ESG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漂綠現象。比如企業在綠色方面的“行”和“言”之間存在割裂,存在誤導性聲明、選擇性披露等行為。他認為遏制ESG信披漂綠,需要推動立法健全ESG監管政策,壓縮漂綠的灰色空間;統一ESG披露標準體系,擠壓漂綠的選擇余地;發展本土ESG評級服務體系,抑制漂綠數字游戲;增強公眾意識和消費者教育,強化漂綠的社會監督;運用數字科技,夯實防范漂綠的基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魏玖長分享了ESG評級與企業表現關聯度的洞察,對企業如何利用ESG評級促進自身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書長兼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孫孝文在論壇上發布了《中國ESG評級觀察報告(2024)》。該報告對我國ESG評級現狀進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ESG評級存在評級結果的透明性和可用性不足,數據質量不高、評級方法有待完善等突出問題。同時,他還在論壇上介紹了中華環保聯合會正在開展的《企業ESG評價機構規范》團體標準的籌備情況。
孫孝文:《中國ESG評級觀察報告(2024)》發布及《企業ESG評價機構規范》團體標準推介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ESG管理部總經理劉軍則立足欣旺達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分享了企業應對外部ESG監管要求、提升自身ESG實踐的做法。
南方周末研究員李嘉誠以《從譴責到監管——2023年反漂綠行動觀察》為主題進行分享。他指出,荷蘭、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中國等在近兩年不斷推出針對漂綠的新規,監管、訴訟也大幅增加。歐盟和澳大利亞的官方調查顯示,超過50%的綠色產品宣傳有漂綠的嫌疑。另外,根據南方周末的調研,只有55%的消費者自認為可辨別漂綠。
李嘉誠:從譴責到監管——2023年反漂綠行動觀察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發布了ESG信息披露標準與評級體系本土化創新研究的成果;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鄒貴林推介了《電力工程項目ESG評價規范》團體標準。
在圓桌對話環節,在南方周末研究員胡啟元的主持下,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CEO白虹、天風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嘉士伯中國企業事務副總裁謝夷、京東集團ESG負責人李怡、晨星Sustainalytics大中華區市場主管朱碧瑩,圍繞“構建ESG生態”進行了熱烈討論。
圓桌對話:共建ESG生態
此外,論壇對過去一年在ESG領域有突出表現的企業、機構、案例等進行了表彰。
第三屆ESG發展論壇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