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程:國際ESG新規及發展趨勢 | 第三屆ESG發展論壇
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三屆ESG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關注ESG評級體系、ESG監管和“漂綠”、ESG信息披露等重要議題,匯聚ESG領域先鋒人物,為企業在ESG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論壇現場,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會計學會企業會計準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上市公司協會ESG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王鵬程發表主題演講《國際ESG新規及發展趨勢》。
王鵬程在演講中介紹,2000年左右就已有一系列ESG披露的框架形成,但在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標準過多、信息缺乏可比性、數據質量問題等。由此,在二十國集團和七國集團的推動下,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在2021年11月3日COP26期間于英國宣告成立,其目的是建立全球可比的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
他表示,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的基本定位,是為全球制定可持續領域的基線準則。由于各國情況存在差異,所以各個司法管轄區可以在國際準則基線上添加有關的額外要求。2023年6月26日,國際可持續準則委員會發布了兩項可持續披露準則。一項是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一項是主題準則里面的氣候相關披露準則,體現了氣候優先的原則。
今年5月28日,國際準則委員會ISSB發布了有關司法管轄區實施的指南,其中做出一些機制性的安排,如相稱性措施,即企業可考慮自身的資源、能力、經驗進行信息披露;又如緩釋性措施,比如說第一年可以不披露范圍三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不披露同期對比數據。與此同時,各司法管轄區也可以分階段地實施ISSB的準則。
王鵬程認為,從首批國際準則的頒布來看,它體現了若干原則:包括投資者導向、單一重要性、全球性基準、相互操作性、包含式定位、相稱性原則、務實性豁免和信息關聯性。
據介紹,截至5月28日,除了美國以外,占全球GDP50%的司法管轄區已準備采納和應用ISSB準則。在中國,香港已于今年3月發布有關可持續信息披露生態圈的愿景宣言,也就是說香港將成為全球第一批采納ISSB準則的司法管轄區。與此同時,香港聯交所在今年4月19日修改了ESG指引,將國際準則第一號和第二號的相關披露要求納入到聯交所的指引。
而在內地,今年4月12日,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滬深北交易所重磅發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將于2026年1月1日起開始披露。
與此同時,財政部在今年5月27日正式發布了《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王鵬程表示,這標志著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的建設已拉開了序幕。從準則制定思路來看,它采用積極借鑒、以我為主、兼收并蓄、彰顯特色的模式;從準則定位上看,與國際準則定位為滿足資本市場不同,我國的準則適用于所有的企業、滿足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兼顧財務重要原則與影響重要性;從準則的體系來講,與國際準則體系大體類似。
王鵬程認為,國際及中國ESG領域有四個趨勢:一是從標準林立到相對統一;二是各說各話到通用語言,逐步建立可持續披露領域的通用語言;三是從自愿披露到強制披露;四是從自愿鑒證到強制鑒證。
? 更多第三屆ESG發展論壇的精彩資訊,將通過南方周末各渠道陸續發布,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