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關心的ESG熱點,這場論壇都回應了

如果可持續發展是一場考試,ESG就是考題之一,ESG評級則是閱卷打分。打分該使用什么標準?考試會不會作弊,比如漂綠?目前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還存在爭議。

2024年725日,由南方周末主辦、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承辦、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的第三屆ESG發展論壇在廣州圓滿舉辦。本屆論壇以“共建ESG生態”為主題,邀請國際機構、ESG投資機構、第三方評級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代表,一起展望ESG的發展趨勢,剖析ESG面臨的挑戰,探討共建ESG生態的有效路徑,并發布了多項ESG領域的成果,回應了ESG信披、ESG評級、ESG漂綠等熱點問題。

南方周末報社總經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長姚偉新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共建多方協力的ESG健康生態圈,是需政府、行業組織、高校與研究機構、企業、媒體等參與的系統大工程。南方周末不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記錄者和理念傳播者,更是實踐者、推動者和鏈接者,我們期待為更多企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道路。

當天論壇的主持人是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副主任、編輯汪韜。她談到,從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到國家的頂層設計,我們每個人關注的行動背后,都是一場綠色變革,而企業無疑是行動的主體。如果可持續發展是一場考試,ESG就是考題之一,ESG評級則是閱卷打分。打分該使用什么標準?考試會不會作弊,比如漂綠?目前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還存在爭議。

全球ESG信披呈現四大趨勢

信息披露是企業開展ESG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開展ESG評級和ESG投資的基礎。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會計學會企業會計準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上市公司協會ESG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王鵬程認為,伴隨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推動制定全球可持續領域的基線準則,歐盟委員會通過《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等國際ESG動態的發展,ESG信息披露將呈現出四大趨勢:從標準林立到相對統一,從各說各話到通用語言,從自愿披露到強制披露,從自愿鑒證到強制鑒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中國ESG研究院院長柳學信提出,在ESG發展熱潮之下,行業需要警惕ESG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漂綠現象。比如企業在綠色方面的“行”和“言”之間存在割裂,存在誤導性聲明、選擇性披露等行為。他認為遏制ESG信披漂綠,需要推動立法健全ESG監管政策,壓縮漂綠的灰色空間;統一ESG披露標準體系,擠壓漂綠的選擇余地;發展本土ESG評級服務體系,抑制漂綠數字游戲;增強公眾意識和消費者教育,強化漂綠的社會監督;運用數字科技,夯實防范漂綠的基礎。

ESG評級發展面臨四大挑戰

ESG評級是ESG生態的重要一環,ESG評級可以作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參考,也可以為企業改進ESG實踐績效指明方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魏玖長指出,“經過我們的實證研究發現:一家企業的ESG評級逐漸上升,會對企業帶來非常正面的激勵,令企業越來越主動地公布ESG、踐行ESG。當重視ESG的企業評級下降時,會更有動力披露ESG信息來彌補評級下降帶來的影響,但不重視ESG的企業則無所謂?!?/p>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ESG管理部總經理劉軍則立足欣旺達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分享了企業回應外部ESG監管要求、提升自身ESG實踐的做法。他表示,鋰電池企業面臨著國內外政策、全球倡議、監管機構、客戶等多方要求,需要從多方面提升ESG的管理、績效和披露,以回應各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要求和期待。

回應“綠色之問”,多個研究和觀察成果發布

如果將落實“雙碳”目標和綠色發展視為一場馬拉松,愿意站上起跑線的企業很多,但槍響之后,如何更好、更穩、更強地向終點前進,是諸多企業需要面對的“綠色之問”。本次論壇上發布了多個重要的研究和觀察成果,希望為企業的ESG實踐建言獻策。

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書長兼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孫孝文在論壇上發布了《中國ESG評級觀察報告(2024)》,并推介了《企業ESG評價機構規范》團體標準的籌備情況。其中,《報告》對我國ESG評級現狀進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當前ESG評級面臨的四大挑戰:一是數據質量成為評級的最大制約因素,二是評級方法需要在實踐中持續完善,三是評級結果的透明度和可用性不足,四是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自律機制。

南方周末研究員李嘉誠以《從譴責到監管——2023年反漂綠行動觀察》為主題進行分享。他指出,荷蘭、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中國等在近兩年不斷推出針對漂綠的新規,監管、訴訟也大幅增加。歐盟和澳大利亞的官方調查顯示,超過50%的綠色產品宣傳有漂綠的嫌疑。另外,根據南方周末的調研,只有55%的消費者自認為可辨別漂綠。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發布了ESG信息披露標準與評級體系本土化創新研究的成果。他認為,當前 ESG評級的分歧在于標準不一,而中國企業的“委屈”在于有些數據被低估了。中財大綠金院致力于推廣中國的ESG評級,融合國際準則與中國特色,實現“1+1”綜合評價,為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ESG投資市場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鄒貴林推介了《電力工程項目ESG評價規范》團體標準。他在論壇上指出,工程領域ESG實踐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從聚焦質量安全等內部管控,轉向了內外部均衡管控。在基建領域,落實責任投資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與股權投資同等重要,而構建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親清的甲乙方關系、反對不正當競爭等有助于行業自律,構建高質量生態圈,并回饋工程高質量建設。

共建ESG的健康發展生態

構建良好的ESG發展生態,需要各方一起努力,挑戰依然艱巨。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不同機構的代表,在南方周末研究員胡啟元的主持下,圍繞“構建ESG生態”進行了熱烈討論。

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CEO白虹認為,中國ESG生態目前處在實踐初期,即1.0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作為市場主體,需要制定ESG和“雙碳”戰略,并逐步融入自身業務的價值主鏈。同時,企業開始考慮環境給予企業的紅線和紅利,即它產生的風險、效應以及對未來業務的影響。

天風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指出,金融行業ESG的發展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命題——金融從善。在這個命題下要再去思考,金融該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整個金融行業必須對ESG話題更加審慎、更加重視。

嘉士伯中國企業事務副總裁謝夷認為,啤酒企業的產業鏈比較長,這帶來兩大挑戰:一是如何制定一個非常清晰且容易溝通的ESG計劃;二是如何獲得全面、準確的ESG相關數據。通過多年的實踐,嘉士伯已經形成了以“零碳足跡”"零農業足跡“零包裝浪費”“零水浪費”“零非理性飲酒”“零事故文化”六大零目標為核心的ESG計劃和全面覆蓋的ESG數據收集系統,為ESG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京東集團ESG負責人李怡認為,ESG生態中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企業更堅定地走好這個賽道,企業推動ESG治理,也希望得到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各方的正向反饋。二是怎么幫助企業降本增效,行業協同、政策杠桿等方式都可能是辦法。

晨星Sustainalytics大中華區市場主管朱碧瑩則表示,企業ESG表現的提升要聚焦實質性議題,通過對標同行業企業,了解領先實踐,進而針對重點議題進行管理。而在有良好實踐的同時,企業也需要重視ESG信息披露。

針對不同環節存在的問題,嘉賓們討論形成了構建ESG生態的建議:第一,ESG發展要回到企業的內生動力上來,“利”與“善”可以不同步,但一定要同頻,這樣才能讓所有的市場主體共同行動起來。第二,ESG需要堅持長期主義,ESG投資需要耐心資本,ESG成效的產生需要時間,這些都需要企業有長期心態,不能急于求成。第三,ESG信息披露是最基礎但十分重要的工作,企業應重視ESG信批,并不斷提高信披的質量,為ESG評級和ESG投資提供有效的支撐。第四,搭建行業交流溝通的平臺。

此外,論壇對過去一年在ESG領域有突出表現的企業、機構、案例等進行了表彰。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