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黑磚窯”遺失的孩子

不法工廠主通過拐賣綁架、暴力毆打、非法拘禁等手段,強迫童工從事非法勞動的駭人黑幕被揭開,兩年過去了,還有很多可憐的父母,孤苦無靠地奔走在尋找失蹤兒子的道路上。

2007年5月,由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記者付振中制作的電視調查報道“黑磚窯事件”,一舉揭開了山西等地普遍存在的不法工廠主通過拐賣綁架、暴力毆打、非法拘禁等手段,強迫童工從事非法勞動的駭人黑幕。一條血跡斑斑的罪惡產業鏈也由此大白于天下。然而,兩年過去了,還有很多可憐的父母,孤苦無靠地奔走在尋找失蹤兒子的道路上。

那些還沒有回家的孩子,在某個遙遠的角落嗎?或者,早已消失在人世間……父母們兩年的追尋,只有徒勞無望和無限的疲倦。母親胡小嬌祈禱說:“神啊,他也是您的孩子,他像羔羊一樣,你把他帶回來吧。”但,神,終沒有把孩子送回來。

燕趙的群山擋不住來自內蒙古刺骨的寒風,山里的風,真像刀子一樣割人,無數的蒿草還是冬天枯黃的顏色,翻滾的蒿草下,露出干澀的土地。山坳里,一棵塔松的枝葉不停搖擺著。這樣的風,松樹總是不怕的。

祭奠先人,袁成都要到這棵塔松下面。從前,留著長辮子的祖輩爺爺說,這棵高大俊秀的塔松,還是先人在300多年前栽下的。

作為袁家的長子,這兩年每次面對先祖,袁成都羞愧難當。躺在塔松下早已作古的祖先,他們大約不想看到,在這么多代之后,袁成的老大袁學宇丟了,袁家的歷史終于在這里斷了。

袁成(老袁), 農民,41歲, 家住河北省豐寧縣鳳山鎮西官營鄉西窩鋪村七道梁。 尋找袁學宇(小宇),現年17歲,2007年3月28日在河南鄭州丟失 圖/慕亦仁

袁成的愛人羅淑蓮,41歲,手里拿著小宇的照片 圖/慕亦仁

“沒有酒,我怎么熬過去”

清朝初年,正是亂世,袁家的先人從河北保定來到了豐寧縣這個叫七道梁的地方。他們在村口栽下隨身帶來的一棵塔松。他們世代為農,和這棵松樹一起,在山里扎下了根。盡管流竄的土匪飛賊也常常光顧這個偏僻的山坳,搶劫秋收的糧食和育肥的牲口,但這么多年過去,當年只有他們家的小山坳,今天已經是有了二十多戶人家的小村子。

28年前,1981年,袁成16歲,村里才通了電,有了電燈。17歲,袁成走出了大山,到河北廊坊一家磚窯拉車,一天幾塊錢。

2007年2月,他的兒子,15歲的小宇去了河南鄭州一家建筑工地。除了上學和放牛,他還從沒出過遠門,老袁不放心,讓他和20多個孩子搭伙一起去北京坐火車。

這也許是小宇這一生中去過的最遠的地方,15天后,住的吃的用的還都在宿舍里,新衣服也在新買的箱子里,人卻在找一個扳手的時候失蹤了。

“他還說,等發工資,我們一起去買手機,他看了好多日子看中一個。”袁志剛是小宇兒時的伙伴,袁學宇盼著跟大幾歲的袁志剛出去打工,已經盼了好幾年。

孩子丟失后同鄉報案,派出所的人說:“哎,你們再找找,有可能拐到黑磚窯、黑窯廠,這種情況在這挺多,不稀奇。你們的兒子可能被別人綁架走了。”

兩天后,小宇的同事去買藥,經過一輛面包車時,在路邊被兩個人套住腦袋,用刀子頂著腰,拖到了車上。一直到鄭州火車站,人販子交易的空隙,他才趁下車的機會逃脫,臉色嚇得煞白。

老袁弟弟想起,前幾年這附近的村子也有一個磚窯,雇了遠地的工人,給吃給住,就是不給錢,好幾年這人也走不了,這附近的人都知道,也沒人說。

“那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