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無邪”到“不學詩,無以言”:孔子評詩、論詩,讓兒子學詩

《詩三百》的內涵,卻可以無窮無盡,其原因就是因為周代封建貴族引用《詩》,在禮儀和外交場合,都是采用一種“斷章取義”的方式。

責任編輯:陳斌

《詩經》是六經或十三經之一,“溫柔敦厚,詩教也”。這里摘錄《論語》相關章句,看看這些涉及《詩經》(及《詩經》之外的逸詩)的地方,孔子的看法與態度。

逸詩

《論語·子罕》: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這是一首“逸詩”,即傳世《詩經》三百篇之外的古老詩歌。

漢代今文經學認為,孔子編訂《詩》《書》,作《春秋》,為漢制法。因此,編訂《詩》之外,就不可能有所謂“逸詩”。例如,康有為就主張,這里引的《詩》,一定是齊、魯、韓之詩,不可能是“逸詩”([清]康有為:《論語注》,中華書局,1984年,第141頁)。

說孔子編訂《詩》后,就沒有“逸詩”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在孔子之后的戰國文獻中,多次出現“逸詩”。如郭店楚簡《緇衣》就引用過逸詩(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62頁);郭店楚簡《唐虞之道》中引用的《虞詩》,也是逸詩(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58頁);上博楚簡中,也有逸詩《交交鳴鳥》《多薪》(李守奎、曲冰、孫偉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作家出版社,2010年,第856—857頁)。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

實際上,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況,當恰如學者所言:孔子選定的《詩》,是儒家教授門徒的教材?!对娙佟凡淮罂赡馨ó敃r“詩”的全部(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73頁)。換言之,孔子以《詩三百》作為儒家教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