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頭癥的新元兇
一種相對陌生的病原體奧羅普切(Oropouche)病毒正在拉美國家流行,并且有可能步寨卡病毒的后塵,即導致小頭癥的出現。
責任編輯:朱力遠
近日,泛美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一種人們相對陌生的致病原——奧羅普切(Oropouche)病毒導致的奧羅普切熱正在拉美國家流行。2024年7月25日,巴西衛生部又宣布,當地有2名女性感染奧羅普切病毒身亡,為全球首例。這兩位女性來自巴西東北部的巴伊亞州,都未滿30歲,無其他疾病,但兩人都出現與登革熱重癥相似的癥狀。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奧羅普切病毒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它可能致懷孕女性流產,或者致胎兒死亡,即便胎兒存活和正常分娩,也會出現小頭癥。
一個巴西男孩在街道上踢足球。2024年巴西已經記錄到7236起奧羅普切熱病例。視覺中國|圖
對于胎兒和嬰兒小頭癥,人們熟知的是由寨卡病毒所導致。2015年和2016年,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暴發,發病最嚴重的國家是巴西,寨卡病毒流行期間,僅在巴西公開記錄到的小頭癥嬰兒就超過3500多例,當時估計有150萬人受到寨卡病毒感染。鑒于情況的嚴重性,2016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寨卡病毒相關小頭癥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寨卡病毒與小頭癥先天性畸形之間的因果關系得到確認。不過,同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寨卡病毒傳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至今,全球共有8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過蚊子傳播寨卡病毒感染的證據,因此寨卡病毒及其導致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