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忠說佛學:“做好藥,也做好藥引子”
“任何去閱讀外民族經典的過程都是一個格義的過程?!?/blockquote>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劉悠翔
五臺山佛光寺,距今一千一百多年的唐代木結構建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視覺中國
錢文忠最近又去了山西省五臺山。
每次他都會去看看佛光寺和南禪寺。以往他都沒遇到什么人,這次他碰到很多游客,一聊,得知他們是專門過來參觀這兩座寺廟的,都知道這是唐代的木構建筑。
佛光寺曾經長期被大眾遺忘。梁思成和林徽因看敦煌壁畫《五臺山圖》時發現,畫上有一座寺廟,美輪美奐,注明叫佛光寺。他們根據這幅圖去山西,成功找到了佛光寺。
錢文忠長期研究佛教史,他相信因緣,比如佛光寺與梁、林兩位先生彼此等待,最終成功“發現”彼此。錢文忠記得,佛光寺中有位女功德主叫“寧公遇”,他有時會想,將這個名字理解成“寧愿你遇見”也未嘗不可。
錢文忠曾坦言自己“對那種稀奇古怪、離自己特別遙遠的東西,一直有一種特別的興趣”,這從他的研究經歷中也可窺見一二。錢文忠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長期深耕于梵文、佛教史等研究領域,通曉包括古藏語、古伊朗語在內的十幾種語言,曾被季羨林評價為他“五十年教學生涯遇到過的最具語言天才的人”。
對于梵文的學習,錢文忠稱自己是受到某位高中老師的影響。那位老師無意間提過,當下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梵文,更少有人去研究,因為這門學問比較枯燥,也難以謀生。錢文忠一聽,便給時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季羨林寫了一封信,問他是否還招收學梵文的學生,如果招的話,自己想去考。
這封信或許起到了某些作用,至少能讓季羨林確信,當時還有年輕人愿意學習梵文。他決定第二次招收梵文巴利文專業的本科生,距第一次已過去24年。錢學忠憑借優異的高考成績,順利成為當年招收的八名學生中的一位,并且是唯一一位堅持至今的研究者。
但錢文忠并非那種只會埋頭苦干的“老學究”,相反,他樂意展現自己,也樂意與人分享和交流。2007年,他登上《百家講壇》的舞臺,開講《玄奘西游記》,深厚的學識和幽默的口才迅速為他攬獲許多觀眾的心。兩年后,他開講《三字經》,創下該欄目近一年來的收視率新高。
近期,錢學忠打算重講《玄奘西游記》,這距離他第一次開講已經過去十七年,他的心境與看法都有所變化。當年他強調“有依據、有出典”,講述時沒太敢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如今,他希望能通過重講這段故事來做一些新的拓展。
在他看來,普及文化、做傳播和當一名學者是不沖突的?!叭绻覀儼褌鹘y文化比喻成一方好藥,來治療現代人的浮躁和精神上的缺失,那我們頂多是個藥引子,藥引子單獨拿出來啥都不是……我認為作為學者要做好藥物本身,而作為普及工作者要做好藥引子?!彼f。
錢文忠。受訪者供圖
三座半唐代寺廟留下了什么
南方周末:佛光寺是現存最久遠的唐代的木結構建筑嗎?現在還有幾座這么久遠的?
錢文忠:一般說來是三座半。佛光寺并不是最老的,最老的是南禪寺,比佛光寺還要早大幾十年。若論現存寺廟的等級、規制之高,佛光寺第一。(唐代木結構建筑)還有一座是廣仁王廟,在山西芮城,另外還有半座也在五臺山(編者注:亦有說法在河北或敦煌)。
南方周末:南禪寺是什么樣的?
錢文忠:南禪寺這個寺廟,才三開間,古代是兩根柱子之間叫一個開間。三開間就好比今天的農村房子,中間是廳堂,旁邊是兩個廂房,很小?,F在里面還供滿唐代塑像。也保存了很多功德碑,當然這些都不是唐代的,有明代的、清代的,大家捐錢,歷代都在維護這個寺廟。
去南禪寺途中,路邊是郭氏宗祠。這里的村莊是郭姓的聚居地,旁邊還有個村莊是姚姓的聚居地。南禪寺雖然很小,但是它反映了中國過去的鄉村社會情況:第一它有經濟實力來維持這個寺廟,那么久了一直供養著。第二它有一個文化共同體的意識,在村民心目中南禪寺是他們兩姓人共有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文化寄托,當然也有一個共同的文化擔當,所以大家有能力的會捐錢。我能夠想象,沒有能力捐錢的人可能就出工,都要出力維護這個寺廟。所以,它是一個活生生的非常溫暖的中國傳統鄉村的文化作品,一直穿越到現在。
南方周末:我看你發現了“姚明”和“郭廣昌”?
錢文忠:這個很有意思,發出來以后大家也比較關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