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量創新高,血小板為何仍緊缺?
江蘇省昆山市血站202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提到,查詢該血站歷年相關數據發現,單采血小板捐獻人次在總獻血人次中的占比在11%-14%之間。386名被調查的全血獻血者,其中一半以上未來不愿意捐獻單采血小板。
被俗稱為“萬能血”的O型血使用頻率較高,容易缺少,而AB型使用頻率較低,容易過剩。由于保質期短,用不完的血液也會因過期而報廢。某血站的統計證實,報廢的血小板中AB型血占比最高。
目前醫療體系中還缺少衡量血液管理效率的科學指標。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當考慮引入相關指標,幫助中心血庫和醫院更好地發現問題和持續改進。
責任編輯:曹海東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生育政策的放開,未來用血需求還將大幅增長。圖為江蘇省連云港市中心血站機采室,愛心市民在捐獻血小板。
躺在病床上的崔敬,異常緊張——盡量保持身體靜止,不磕碰、不情緒激動,減少身體內外的出血風險。
這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狀況。2023年,家在北京的淋巴癌患者崔敬接受了CAR-T治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因后遺癥膀胱出血需要補充血小板。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修復受損組織、血管生成等功能,在急救、外科、內科、婦產科等多個臨床科室得到應用。
崔敬的血小板計數曾多次低于20。正常人的血小板計數在100~300之間(單位為109/升),按照《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如果降至50以下,就應考慮輸注血小板。
崔敬所在的這家醫院的醫生也會監測住院患者的血液指標,為血小板計數低下的病人申請輸注血小板,但這家醫院長期血液供應緊張,“有時候早上申請用血,下午就有了,有時候三天以后都沒有”。
和崔敬一樣,一些血液疾病患者正面臨“找血難”。目前在各種成分血(血液中的某一成分)中,又以血小板的緊缺最棘手。據銀川電視臺2024年7月6日報道,由于天氣炎熱獻血人數減少,臨床用血需求卻不斷攀升,銀川市多家醫院血小板庫存量持續下降,血庫告急。
與之對應的是另一組數據。國家衛健委2024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有1699.2萬人次無償獻血,獻血量達2892.1萬單位,較2022年分別增長5.9%和4.8%,獻血人次和獻血量均創歷史新高。
獻血者和獻血量皆創下新高,用血為何仍存困難?
血小板緊缺,患者“想辦法”
為了能穩定地用上成分血,崔敬選擇自己“想辦法”。從2023年2月份到6月份,他至少輸注了150袋血液和成分血,每天要輸1到2袋。
所謂“想辦法”,指的就是互助獻血?;ブI血是無償獻血之外的一種補充手段,即由患者親友獻血,再定向提供給急需用血的患者。為了更快輸上血,崔敬的用血中有85%左右來自互助獻血,其中只有五分之一來自親友和愛心人士,剩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