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毒”與“藥”的浪漫謬誤
責任編輯:李慕琰
【單集介紹】
大家好,歡迎來到有點文化。我是本期主播王華震,這一期我們特別邀請到研究古代中國醫療史的學者劉焱。我們將從他的新書《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出發,來聊一個有趣的話題——中國古代的毒與藥。
【金句摘錄】
l 今天往往把現代西方的19 世紀發展起來的生物醫學與古代的中國傳統醫學放在一起做比較,其實(這個比較)在時間上是錯位的。
l 西方歐洲的用藥傳統是“雖然有毒,仍然使用”;而在中國藥學傳統是“因為有毒,所以使用”。
l 幾乎所有當時的文人在講藥的同時都是在講政治,這個傳統到宋代乃至宋代以后延長加劇了。
l 當今我們對身體的認知往往不是直接的認知。我們其實對自己的身體往往是比較陌生的,“陌生”是指身體感受。
【本期嘉賓】
王華震 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部記者
劉焱 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密歇根大學生物學博士,現為紐約州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以毒為藥》研究了在3-9世紀中國藥學的形成期,古代中國人如何使用有毒的藥物來醫治頑疾、強身厚生。(視覺中國 圖)
出品團隊
記者/王華震
編輯/李慕琰
音頻剪輯/馮鈺炫
運營推廣/邵瑞兒 廖志純 趙雯儀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