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豆汁是“窮人食品”嗎?
進一步深入了解豆汁的歷史,你會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什么窮人小吃——恰恰相反,豆汁居然是曾經的滿清貴族飲料。
唐宋文章中的“豆汁”,都明確提到以“黃豆”或“烏豆”或“赤小豆”為原料,顯然就是今天的黃豆水、紅豆湯之類的東西,與綠豆粉下腳料做出來的清代豆汁兒,只是同名異物。
責任編輯:陳斌
大清嘉慶七年(1802年),一個叫宜興的滿人官員,有感于八旗子弟滿語流失嚴重,遂編撰了一本名為《庸言知旨》的滿漢雙語教材。此書開篇序言,就訓斥嘲諷了當時很多滿人連滿語都不會,卻喜歡擺譜講什么旗人老禮的毛?。骸八姆礁髯宥加凶约旱哪刚Z,我們身為尊貴的滿洲,反而不會自己的母語。不會說滿語,就是忘記了本源!又怎么好意思腆著臉,拿舊禮教訓子孫呢?”
于是接下來,此書開始分篇介紹,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滿洲人。其中第八篇“飲食”的部分尤其有趣,作者在這里提到了滿漢飲食差異:“春天的豆汁兒,冬天的鹵蝦、鹵蝦油腌菜,都是咱滿人喜歡吃的美食。夏天熱的時候,酸奶子等吃的又涼又甜,吃下去好似能立刻消暑,讓人眼睛一亮。要是漢人的胃,非但吃不慣這些,而且強擰著讓他吃的話,還會嘔吐?!?/p>
豆汁不是豆漿
筆者第一次讀到這段時深感親切——因為我真的吃過豆汁,雖然并沒有嘔吐——但我也確實是同行眾人里唯一沒吐的。而跟我一起試吃豆汁的朋友,則紛紛表示“這分明就是淘米水放臭了”。甚至來看戲的老板娘也吐槽:“我雖然是北京人,但從來不喝豆汁兒?!?br>
老板娘所言不虛,我后來長居北京,發現原來真正的北京土著里,其實也沒多少喜歡豆汁的:若要按身邊統計學,我認識的北京人里,愛喝豆汁的甚至不到5%;而外地人里第一次喝豆汁就能接受的,也大致不高于這個數。所以我一直覺得,網上拿豆汁來代表北京,并以此認定北京是美食荒漠,這多少有些不公平——畢竟連北京人自己都是嫌棄為主的東西,又如何能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