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浙江電力:電等發展,創新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履責模式
在中國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在中國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新語境中,企業社會責任也在升級。經過18年的扎實履責和不斷創新,國網浙江電力公司的社會責任工作豐富了國有大型能源企業社會責任的新內涵,探索了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新路徑、拓展了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創造價值的新空間。
責任編輯:鄒力
2024年5月10日,國網浙江電力舉辦2024年履行社會責任成果發布會,現場發布了國家電網公司系統首個基于ESG理念的省級電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也是國網浙江電力自2007年起連續18年開展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發布與傳播。
18年來,國網浙江電力的社會責任工作從一本報告發展到省市縣(區)三級公司報告全覆蓋;從發布報告到推動社會責任根植,迄今已實施社會責任根植項目八百多個;從開展公益項目到如今社會責任工作覆蓋7大核心主題和20個子類別議題。
作為國家電網系統中履行社會責任的典型和典范,國網浙江電力在責任意識、責任行動、責任績效上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廣泛認可。
新時代國有大型能源企業社會責任之問
新時代國有大型能源企業要履行什么責任?
責任源于使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使命,這是中國國有企業在現代化新征程中改革發展的邏輯基點,國有企業必須要強化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創造能力,在模范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服務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電網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產業,電網企業發展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電網企業面臨著黨和國家的更高期待、社會各界的多元訴求,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和標準相應提高。
另一方面,全球進入了綠色低碳轉型的新階段。2023年已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我們的星球剛剛經歷了一個‘沸騰’的季節,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天,氣候崩潰已經開始?!睂崿F“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所以,我們首先要思考,新時代國有大型能源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什么。
第二個問題是,新時代國有大型能源企業該如何履行社會責任。將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科學落地,將企業社會責任的方法、工具融入到企業的各個業務工作中去,是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這二十多年中,與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和開展公益社會責任項目不同,推動社會責任管理落地和推動社會責任融入組織一直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挑戰,對于組織體系龐大的大型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在利潤導向、追求效率的思維下,要接受社會責任這種難量化、難管理、見效慢的工作,很多企業意愿不高。
第三個問題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為社會創造價值,但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怎樣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畫出最大同心圓,這也是新時代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需要解決的問題。
理念引領,豐富國有大型能源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強化國有企業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擔當,就要求國有企業更加明確自身在新征程中的功能定位和發展使命,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先行產業。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寧肯電等發展,不要發展等電”。這既是對能源電力行業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規律之間的關系的深刻洞察,也是對電力行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當好發展先行官的殷切期待。
“電等發展”蘊含了“電—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深刻的辯證關系,這種關系賦予了國有大型能源企業社會責任新的內涵。
通過分析國網浙江電力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容,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的社會責任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作為一般經濟主體履行傳統意義上的社會責任,比如依法合規經營、改革創新激發企業活力、關心關愛員工、賦能客戶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等。國網寧波供電公司開展的根植項目——從“淘氣寶”到“淘金者” 助力工業企業變身“降碳達人”,就是創新產品與服務,賦能客戶發展,與客戶共成長的典型案例;國網浙江電力聯合藍天救援隊等組織發起的根植項目——“救援電塔”架起野外逃生通道,則是利用自身資源科學開展公益項目的典型案例。
第二個層次是,作為浙江省能源領域的核心企業,積極發揮能源電力產業鏈“鏈長”的作用,放大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推動能源電力產業鏈現代化、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不斷提高電力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服務浙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國網浙江物資公司開展的根植項目——綠色采購帶動供應鏈“添綠”又“增金”,就是這方面的典型,針對供應鏈中小微企業低碳升級意愿低、能力弱、帶動難等問題,在綠色采購的基礎上延伸出綠色金融、綠色服務。
第三個層次是,作為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圍繞國有企業的“六個力量”,勇于承擔政治責任,主動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主動服務和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服務社會民生。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發起的根植項目——構建“亞運村碳中和生態圈”匯聚降碳百倍能量,則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此外,還有能源大數據中心、“鄉村振興電力指數”“電能碳一張圖”“綠聚能”“鄉村電氣化”等社會責任根植項目,都是屬于這個層次的社會責任。
作為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和浙江省能源領域的核心企業,國網浙江電力公司在履行好基礎社會責任之外,牢記囑托,深刻領悟“電等發展”的核心內涵,全力支撐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圍繞電力保供穩價、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在服務浙江共同富裕先行上充分彰顯國家電網企業的責任擔當。
在具體項目上,國網浙江電力積極開展社會責任根植項目,形成了覆蓋社會責任7大核心主題和20個子類別議題的社會責任根植項目矩陣。
責任根植,探索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路徑
在明確社會責任內涵和主題之后,如何推動社會責任管理在基層單位的落地,如何以社會責任理念和方法幫助基層單位解決業務難題、提升管理水平成為國網浙江電力公司面臨的挑戰。
為破解這一難題,國網浙江電力在國家電網公司的部署和指導下,自2013年起,啟動了社會責任根植項目工作,探索建立社會責任融入專業管理的方法和途徑。
社會責任根植,是指將社會責任理念與管理方法根植到公司的特定工作或業務中,從而解決企業或利益相關方面臨的各類問題,提高公司綜合價值創造能力的一種社會責任管理新手段。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國網浙江電力總結形成了開展社會責任根植工作的六大理念,作為社會責任融入公司經營的方法論。
自2015年起,國網浙江電力啟動了社會責任根植“百千萬”行動,即每年實施上百個社會責任根植項目,帶動上千人主動履責,影響上萬人強化社會責任意識,逐漸形成社會責任根植項目的培育機制,做到孵化一批、實施一批、提升一批、推廣一批。截至2023年底,國網浙江電力共實施了八百余個社會責任根植項目,形成了覆蓋社會責任7大核心主題和20個子類別議題的社會責任根植項目矩陣。
此外,以管理思維推動社會責任實踐活動,就需要對每一項社會責任活動進行目標管理、過程管理、效果評價、改進管理,形成閉環。
因此,國網浙江電力不斷優化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推動企業強化激勵約束,增強社會責任工作的動力與活力。公司采用“1+N”的推進模式,即由公司宣傳部牽頭,負責社會責任根植項目的規劃、審核、培訓、跟蹤指導、推廣傳播等工作,各專業部門與宣傳部門相互協同,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優化完善和深化應用等工作。將社會責任根植納入品牌貢獻度指標評價體系,推進社會責任根植項目立項、評價和推廣常態機制建設,每年進行中期評估和年度總結,評選表彰優秀根植項目,對典型案例匯編成冊并進行宣傳推廣。
引入先進理念,健全組織體系,制定評價體系,構建管控體系,開展孵化培育,這一系列“組合拳”有效地促進了社會責任管理在公司內部循環改進、不斷提升。
國網浙江公司的做法為基層單位推進社會責任管理、推動社會責任融入業務提供了更加具體、可感的路徑;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也成為各單位踐行社會責任管理的載體,檢驗著社會責任管理的成效。
共創共享,拓展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新空間
社會問題只有回到社會中才能得到解決。國網浙江電力公司在開展社會責任根植項目工作中始終堅持利益相關方參與合作、社會資源整理利用以及綜合價值創造。
在發現社會問題之后,國網浙江電力首先會開展利益相關方調研,識別利益相關方的訴求、期待和資源、能力,由公司內部相關單位進行協調,統籌自身及各方的資源和能力優勢,搭建多方參與的綜合實施方案,實現共創共享。
在不斷創新社會責任模式的過程中,國網浙江電力也拓展了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創造價值的新空間,不但創造了經濟價值,也創造了平臺生態價值、社會與環境價值。
內質外形,推動經營管理全方位深層次的轉變
社會責任作為正在發展中的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對傳統的企業管理理念、管理目標、管理對象和管理方法等都提出新的優化和變革要求。
近年來,國網浙江電力持續深化社會責任工作,全方位做好透明度運營,深入推進社會責任根植項目的實施,推動公司在發展理念、商業模式、服務模式和品牌傳播上都有全方位和深層次的轉變,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轉變是從公司自身單一發展到利益相關方主動融入并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比如公司在湖州創新實施“生態+電力”社會責任根植項目,在明確各利益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促成建立以市領導牽頭,政府各職能部門協同,銀行、電力設備制造廠家、企業、商鋪、民宿、公交公司、街區、學校、游客等利益相關方廣泛參與,覆蓋全社會的“生態+電力”共建平臺,以政府政策為指引,以各方需求為推手,以價值理念為聚合劑,實現了政府主導推動、企業主體作為、民眾全體行動、社會共同協同的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新發展格局,從而助推湖州“生態+電力”生態文明建設向全國示范階段邁進。
第二個轉變是商業模式不斷創新迭代,進一步拓寬利益相關方維度。在“綠聚能”和“鄉村電氣化”社會責任項目上,公司主動引入民宿、游客、廠商、金融機構等莫干山民宿產業鏈相關方,構建“綠聚能”產業聯盟,探索盈利模式、深挖收益潛力、嚴控投資風險,以市場化方式引導民宿產業綠色發展,創新打造“綠聚能”產業聯盟商業模式,最終形成民宿收益增加、游客體驗提升、供電公司增供擴銷推廣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供應商搶占市場的產業鏈共建、共享、共贏的良好生態。
第三個轉變是服務模式持續優化,打造客戶最有感的企業。如在全流域岸電和全電物流社會責任根植項目上,公司改變傳統的被動式、單一化的供電服務模式,注重服務的主動性和外部合作,為企業開辟業務辦理綠色通道,快速提供施工用電申請受理、竣工驗收、運維保障等工作,配備項目專屬客戶經理,提供用電問題解決方案、“一站式”報裝服務和安全用電指導;同時積極拓展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增值服務,通過一系列服務模式優化設計提升客戶對于項目建設的獲得感和體驗感,為岸電和全電物流項目樹立良好口碑。
第四個轉變是更加注重品牌傳播力,實現全社會的價值認同和理念同頻。在“碳效碼”根植項目實施過程中,助力企業節能降碳相關系列舉措及成效在人民日報內參、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央視新聞聯播頭條等平臺連續報道,并在央視新聞“開局之年看經濟·綠色中國”大型專題報道進行了長達14分鐘的專題報道,碳效碼應用場景紀錄片作為中國唯一官方宣傳片,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會議上發布,企業的創新形象、負責任聲譽得到明顯提升,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的價值認同感。
專家點評
浙江電力作為新時代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在社會責任實踐中取得的進展具有典型性示范意義。浙江電力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植根于復合型價值(即企業價值、社會價值、環境價值)的全過程,并以科學管理的體系、方法、工具作為運營當中的落地支持,促進了價值與責任的統一性發展,融入了組織與能力的持續性增強;為大型企業應對復雜經營環境的挑戰,給出了寶貴的借鑒。 與追求單一財務績效經營方針下的商業活動不同,大型企業面臨著自身增長、良性發展、行業引領、社會貢獻的多重挑戰:一方面作為經營主體要不斷地提升經營水平、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表現;另一方面作為社會進步的力量要積極回應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參與社會和環境重大治理議題的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這就要求大型企業必須具備可持續商業的思維、經營方針、戰略指引和能力建設。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一能力建設不僅讓浙江電力實現了其所承諾的社會責任,也反過來促進了企業自身的做優做強。 浙江電力的社會責任實踐已經形成了體系化的成熟度。社會責任成為先進的企業管理組合要素,這與浙江電力主動推進向可持續商業轉型升級的組織變革密不可分。這一變革從可持續發展理念、可持續商業模式、可持續服務模式和可持續內涵的品牌戰略傳播四個方面全面地協同展開。組織變革激發了巨大的創新活力,創新活力帶來企業的穩健發展,企業的發展又推動了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進步幅度和速度。
——呂建中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智庫專家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