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里的“廣州模式”:供應鏈的數字賦能和產業集群的空間擴散

編者按: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每座城市都有著鮮明特色,共同織就了區域發展的多元圖景。為了探尋灣區城市的發展奧秘,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推出《灣區動力學》專欄,深入珠海、廣州、佛山、深圳等地,深度調研、剖析它們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策略和創新實踐。
第二站,我們走進廣州。這座享有“千年商都”和“世界工廠”美譽的城市,正經歷著傳統產業的現代化轉型。廣州的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升級和供應鏈管理優化,實現了從成本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的轉變。這一轉型不僅為廣州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大灣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服裝里的“廣州模式”養成論。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錢煒 張秋紅

服裝設計師素描服裝設計(圖/視覺中國)

廣州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牽動著全球的服裝市場和快時尚圈層。

然而,這座中國紡織工業重鎮此刻正面臨挑戰。日前,廣州經濟“半年報”出爐。2024年上半年,廣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01.55億元,與上一年同期持平。作為主要商品類別之一的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表現欠佳,同比增速為1.3%,該數據在2023年為15.3%。

市場訂單的劇烈波動、傳統商業的轉型陣痛、跨境電商巨頭的迅疾崛起、數字化手段的空前滲透,以及原創設計的更新迭代,在這座全球著名的服裝生產和貿易之都相互交織,并復雜地往前裂變著。這種正在進行的變化,正提供著中國城市經濟轉型的典型樣本。

最近數月,南方周末研究院走進廣州服裝行業,訪談相關從業人員,以求解服裝里的“廣州模式”。調研的結論是,廣州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從依賴區位和集群的成本優勢,逐漸轉向更為復雜的、依托線上線下供應鏈敏捷管理的綜合優勢。

現狀:效率的提高、空間的協同與高度的提升

高效的供應鏈

“全國紡織看廣州,廣州紡織看中大?!敝写蠹徔椛倘κ侨蛞幠W畲蟮募徔椕孑o料專業市場商圈,也是服裝產業鏈重要的資源配置中心。這里,一批衣服的出貨周期只需要3天:第一天客戶拿版、找面料,當天晚上工廠定版型并裁面料;第二天工廠開始做貨,第三天早上貨就可以到倉庫。

這種令人矚目的效率,不僅是廣州紡織服裝行業的一大特色,更是其核心競爭優勢。


像中大這樣的面料市場,貨料周轉快得很,這讓不少搞批發的和開服裝公司的人都愛在這里開店。設計師們租個公寓,樓下挑完布料,樓上就能動手做,做完了立馬打包發貨。

——廣州資深服裝從業者


高效率的背后是廣州多年的行業積累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數據顯示,廣州涉及服裝及關聯的企業有近5萬家,服裝品牌商標超過7000個,年銷售額約占全國的10%。規模之外,廣州的紡織服裝產業鏈覆蓋廣泛,幾乎囊括了除天然纖維外的所有環節,集中了面料輔料供給、設計、打版、集散等功能,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

此外,廣州火車站和白云機場兩大超級物流樞紐,加之近鄰佛山的倉儲設施,形成了強大的物流網絡。從宏觀數據來看,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運輸和集貨能力領先,全方式貨運量是深圳的2倍、香港的4倍。此外,廣州擁有國內物流龍頭企業,且聯邦快遞等國際超級物流商也選址白云機場。

強大的供應鏈以及快速的生產反饋能力,既能滿足市場需求,也逐步推動廣州孕育出新模式。

2009年,淘寶首屆“雙11”購物節成功舉辦,開啟電商時代。自此,電商獲廣州服裝行業青睞,一批新興企業出現。

茵曼女裝創立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創始人方建華在廣州創辦了一家小型工廠,最初主要承接國際品牌的設計和生產訂單。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外貿代工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面對這一挑戰,方建華決定創立茵曼品牌,并積極投身于電子商務領域。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茵曼迅速成長為電商女裝品牌的代表之一。


2008年,在中國電商的黃金時期,我們成立了茵曼。與傳統服裝品牌的品牌代理模式不同,我們采取的是一套全新的銷售體系。我們一方面在線上渠道通過平臺直面消費者;另一方面在線下實體渠道采取的是自營和聯營模式。

——匯美集團副總裁曲晶


此后,隨著直播和社交電商的推動,對于產品交付速度的要求逐漸提高,促使廣州傳統批發模式向更高效、更靈活的生產和供應方式演進。


以前的模式是大批量生產,面料一訂就是上萬米,加工快速,幾天就能出貨。但現在,電商的快節奏要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