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這幾部電影,穿越去巴黎
責任編輯:柴穎瑞
巴黎是無數藝術家、作家的靈感之泉。從電影的角度看,巴黎深度參與了電影創作,讓自身成為了一座巨型攝影棚。
有此說法,不僅因為電影于1895年誕生在這里,還因為這里的街道、地鐵、紀念碑、藝術館和咖啡廳都被鐫刻在一些光彩奪目的電影時刻。從戈達爾(《精疲力盡》)到熱內(《天使愛美麗》),從馬龍·白蘭度(《巴黎最后的探戈》)到伍迪·艾倫(《午夜巴黎》),巴黎從來就與電影密不可分。
當艾米麗在圣馬丁運河打著水漂,當新橋上的戀人把愛的欲望化作煙火中力量的舞步,當席琳在巴黎圣母院前暢想它消失后的世界,總有個一瞬間會喚醒你對這座城市的期待。
此時此刻,巴黎奧運會正火熱展開,讓我們經由電影感受巴黎的魅力。通過打開下面的任何一部電影,去往巴黎。
1、《精疲力盡》
《精疲力盡》是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杰作。跟同時期的新浪潮導演一樣,戈達爾也將巴黎作為畫布,用手持攝影機拍攝下主人公在巴黎生活的場景。
為了讓畫面擺脫好萊塢的“攝影棚”風格,攝影師讓攝影機處于移動中,甚至有時會放在輪椅或手推車里。由此,《精疲力盡》拋棄了精雕細琢的畫面,用寫實的風格記錄下帕特麗夏賣《紐約先驅論壇報》的香榭麗舍大街,和米歇爾被子彈擊中時所在的拉斯帕伊大道。
雖然拍攝手法并不精美,在剪輯風格上也有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