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支付迎新方案,罕見病等五類患者救治會否受阻?
特例單議機制從2019年試點開始就有了,90%以上的統籌區都有,但各地實際申報差異較大,有的醫療機構或醫生了解不深,“雖然有規定上限,有的地方只用不到1%”。
DRG分組使用主要適用于一些中短期急癥治療的患者,像精神類和康復類患者基本是需要長期住院的,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探索按床日定額付費的方式。
“不該用的藥不用,不該檢查的不檢查,騰出來的結余資金,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支持我們的學科發展,支持大病難病和新技術?!?/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海東
2022年12月27日,北京,急診大廳內的屏幕上顯示的分級診療信息,醫院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開展診治。易海菲|中新社|視覺中國
“罕見病患者住院很難?罕見病患者天生是‘低分’群體?”2024年8月的第一個周末,國家醫保局連續舉辦三場醫保DRG/DIP2.0解讀會,會上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副主任王國棟拋出了這個“反映普遍”的問題。
DRG是將資源消耗相近、臨床過程相似的成組,按病組付費。DIP是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支付標準包含分值乘以點值。簡而言之,不同的疾病和治療方式將對應不同的“打分”,分數低,醫療機構獲得的結算就少,分數高,醫療機構獲得的結算就多。
截至目前,全國有90%以上的統籌區已經在使用DRG或者DIP付費,190個統籌地區開展DRG付費,192個統籌地區開展DIP付費。
罕見病等特殊患者,治療復雜,周期較長,費用較高,救治是否可能遇阻,成為焦點問題之一。
回答這個問題的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保辦主任王茹。王茹以肝豆狀核變性和原發性免疫缺陷舉例,這兩類罕見病患者的診療都是長期的,前者隨著病情變化可能要住院治療,后者需要長期輸注免疫球蛋白,嚴重的或要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有可能面臨“分值低”的情況。
“要用好現有的特例單議、門診特殊病種等政策,減少醫保支付限額的影響,也減輕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壓力?!蓖跞阏f。
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