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禁游百年開泳難
禁游百年后,塞納河重新成為奧運賽場。
在雨果的筆下,污水溢流的場面就像“文明的腸胃有時消化不良,污物倒流到城市的喉頭,巴黎就充滿了它的污泥的回味”。
1970年代以來,巴黎在郊區建設雨污分流系統。由于老城區的部分老舊管道存在泄漏問題,近期,巴黎還在城市南部新修一條8.8公里長的下水道,收集這些滲漏的污水,并送往污水處理廠。此外,巴黎還在嘗試建造雨水花園,儲存或滲透更多雨水,減少地面徑流量。
責任編輯:汪韜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2日,法國巴黎塞納河。視覺中國/圖
為巴黎建造出全新的排水系統時,拿破侖時代的城市規劃師喬治-歐仁·豪斯曼(Georges-Eugène Haussmann)一定沒料到,百年后人們的改造之路有多難。
當地時間2024年8月5日上午八點,巴黎奧運會鐵人三項混合接力賽終于在塞納河如期舉辦。
塞納河是巴黎奧運會/殘奧會鐵人三項(包括游泳、自行車和跑步)、奧運會馬拉松游泳比賽的起點。但在降雨的影響下,塞納河的大腸桿菌水平超標,原定于7月30日舉行的男子鐵人三項推遲一天舉行,賽前訓練也曾因為水質問題被迫取消。
塞納河見證了巴黎自古羅馬以來的悠長歷史,包括首次在奧林匹克體育場外舉辦的開幕式——當地時間2024年7月26日,來自206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運動員在雨中乘船沿河而下。
塞納河也承載著這座城市現代化的負擔。1900年,巴黎首次舉辦奧運會時,塞納河上舉辦了7項游泳賽事。由于河水污染,政府1923年下令禁止在塞納河里游泳。
禁游百年后,塞納河重新成為奧運賽場,巴黎市政府投入14億歐元(約合112億元人民幣)“重塑塞納河”,計劃在2025年向公眾開放塞納河游泳,但塞納河和巴黎市民似乎并未做好準備。
水質差的老話題不斷出圈
又有選手嘔吐了。
當地時間2024年7月31日,巴黎奧運會男子鐵人三項比賽中,加拿大選手泰勒·米斯拉丘克(Tyler Mislawchuk)在沖過終點線后劇烈嘔吐,再次引發觀眾對塞納河水質的擔憂。
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包括金牌得主在內的多名鐵人三項選手也在賽后嘔吐不止。不過,根據后來東京奧運會主辦方出示的檢測報告,賽前水質檢測合格。在同一水域比賽的中國選手仲夢穎稱,選手賽后嘔吐可能和“天氣炎熱、濕度太大、比賽太過激烈”有關。
類似的是,在巴黎參賽的泰勒表示自己在比賽結束后“嘔吐了10次”,但歸咎于高溫天氣,并非塞納河的水質。
城市水系統專家王天瑞(化名)認為,實際上,作為一條穿越高密度建設城區的河道,塞納河經過多年尤其是奧運前幾年的治理,水質總體算得上良好,“基本符合當地地表水水質要求,只是在降雨時部分關鍵指標無法達到賽事標準”。
運動員能否進入塞納河游泳,主要取決于水中的大腸桿菌和腸球菌含量,這兩種細菌反映了水域受糞便污染的水平,含量過高可能引發結膜炎、腸胃炎等疾病。
國際鐵人三項聯盟(World Triathlon)規定,每100毫升水中的大腸桿菌限值是1000 CFU(菌落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